銀聯移動支付戰略失誤大損失慘 “親爹”險成出局者

2017-06-08 09:40:37|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許煬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8日訊:眼下,“掃一掃”的支付習慣正成為主流。當人們拿出手機使用支付寶或微信進行掃碼支付時,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二維碼支付在國內最早是銀聯研發的。然而,作為二維碼支付的“親爹”,銀聯沒有把握住好時機,並未最先被普遍應用於自己。 

  數據顯示,支付寶和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財付通擁有今年1季度移動支付市場93.21%的市場份額,佔據了絕對主導的地位。眼睜睜看著將被踢出局,銀聯開始焦慮了。也許是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時候,銀聯找來了一群小夥伴,還打起了“安全牌、國際標準牌”。 

  5月27日,中國銀聯聯合40余家商業銀行在京共同宣佈,正式推出銀聯雲閃付二維碼産品,持卡人通過銀行APP可實現銀聯雲閃付掃碼支付。此外,以京東、美團、大眾點評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場景也被銀聯拉入“朋友圈”,數億活躍用戶可通過其App掃描銀聯二維碼支付。 

  隨後,在銀聯“62節”上,線上和線下的活動推廣並不盡如人意。線上成了“羊毛黨”的狂歡,線下一些店員並不知道如何掃描銀聯二維碼支付,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的收銀臺還遭遇了系統卡殼,導致顧客無法支付。 

  銀聯一直在移動支付領域苦苦探索,此前推出NFC進軍移動支付市場,又聯合蘋果、三星、華為等推出了ApplePay、Sam-sungPay、HuaweiPay,但是結果並不理想,銀聯希望通過此舉扭轉其在移動支付戰場中的不利局面。 

  要介入已被支付寶和微信佔據九成以上的二維碼支付市場,銀聯需要的不只能是“勇氣”。分析認為,儘管此次銀聯二維碼打通了各商業銀行的二維碼支付渠道,但用戶使用微信、支付寶的支付習慣已經養成,也形成了一定的客戶粘性,轉向銀聯二維碼的概率能有多高?不少行業人士對此並不樂觀。銀聯的勝算有多大,要看其後續的推廣力度、持續度以及用戶習慣的改變等,這些都有待考量。 

  就未來市場份額的預判、銀聯雲閃付掃碼支付在推廣優惠方面的打算以及持續力度、如何突破現有市場格局掌握主動權等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銀聯,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銀聯帶著朋友們“反擊”

  在移動支付領域,銀行、銀聯幾乎已全面落後於支付寶、微信支付。易觀發佈的《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一季度》顯示,2017年一季度,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8.8萬億元,環比增長46.78%。其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包含微信支付和QQ錢包)一季度市場份額分別為53.7%和39.51%,兩者共佔據市場份額93.21%,保持絕對“雙寡頭”優勢。 

  據悉,二維碼支付在國內最早是銀聯研發的。中國銀聯負責人此前表示,銀聯的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內金融行業唯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一直以來都在聯合境內外産業各方積極研究、探索包括二維碼支付在內的各種創新支付模式。 

  銀聯要把失去的拿回來,面對移動支付市場的大蛋糕,多次調整策略,由NFC支付轉戰二維碼支付,由“銀聯錢包”轉向銀行App端,試圖扳回一局。中國銀聯攜手商業銀行拓展二維碼支付市場,被業內認為是銀聯對兩大第三方支付巨頭支付寶和財付通的反擊。 

  銀聯有關人士稱,相較于市場上其他二維碼支付方式,銀聯雲閃付二維碼産品具備三個主要特色:一是安全性更高,採用支付標記化(Token)技術,安全級別較高,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二是服務更完備,配備完善的風險補償機制保障使用無憂;三是境內境外通用,銀聯國際正積極推動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尼、韓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境內持卡人經常出行地區的二維碼業務,計劃率先在香港、新加坡支持雲閃付二維碼業務受理。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銀聯上線雲閃付二維碼儀式致辭中指出,從安全性看,經過産業各方對二維碼支付技術及安全規範充分論證,建立了完整的業務規則、技術標準、風險控制等全鏈條業務體系。 

  移動支付戰略的不順 

  近年來,移動支付一直保持著井噴式增長。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移動支付業務達257億筆,金額15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和45%。 

  其實,對於龐大的移動支付市場,中國銀聯覬覦已久。在2015年12月,中國銀聯便推出基於NFC的HCE和Token技術的雲閃付。可惜,銀聯的NFC支付並沒有掀起太多水花,叫好不叫座。 

  眼看大半壁江山已經落入他人之手,銀聯不得不重新審視最初的策略。由於支付寶和微信的用戶量大,普及率高,而NFC對硬體要求高,且支付場景少,二維碼支付的使用率已大幅領先於NFC手機支付。 

  其實,讓銀聯後悔不已的還有,作為二維碼支付的“親爹”,自己沒有抓住機會。 

  《經濟觀察報》報道稱,二維碼支付在國內最早是銀聯研發的。這種誕生於銀聯實驗室的支付方式,卻並未最先被普遍應用於銀聯。2013年7月份,中信銀行推出第一期二維碼支付業務,同一年又推出“異度支付”,並未能引起市場關注。 

  然而,這種創新探索于2014年3月戛然而止。彼時,央行以二維碼支付安全性存疑,需要等待安全驗證為由,聯合工信部暫停線下二維碼支付服務。銀行、銀聯的二維碼支付在市場中暫時偃旗息鼓。 

  2014年9月,支付寶、微信支付即再次佈局二維碼支付,如今幾乎每一部智慧手機都已能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二維碼支付。隨後多家銀行的手機客戶端都設有掃碼支付功能,但使用該功能的用戶極少。2016年7月,工行正式推出二維碼支付産品,成為國內首傢具有二維碼支付産品的商業銀行。目前,已有工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銀行推出二維碼支付産品,不過,市場佔有率並不高。 

  銀聯勝算幾何? 

  中國是全球掃碼付最發達的國家,二維碼其實由來已久,但它與線下支付聯繫在一起,並讓廣場舞大媽也養成掃一掃結賬的習慣,不過用了三年時間。 

  支付寶和微信已在移動支付市場獲得大部分市場份額,用戶黏性非常強。雖然銀聯雲閃付二維碼産品確實有著較強的優勢,但是不能忽視的是用戶習慣已然形成。 

  在5月27日銀聯發佈會之後,銀聯62活動反攻首日便遭遇系統卡殼,上海一家大型超市卜蜂蓮花的收銀臺,擠滿了買單結賬的顧客,無奈收銀員掃了一遍又一遍,還是無法支付。在線下體驗中,甚至有店員並不知道如何掃描銀聯二維碼支付。如此看來,線下的店員培訓以及硬體上仍存拖後腿的現象。 

  不過,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認為,支付工具的競爭,主要障礙就兩個,客戶基礎和接入場景。銀聯此次推出雲閃付二維碼産品,把各大銀行App的客戶變成自己的客戶,解決了客戶基礎的難題;銀聯龐大的線下POS佈局也解決了接入場景數量的問題。從基礎和實力上看,銀聯二維碼與第三方支付巨頭相比,是旗鼓相當的。 

  銀聯即將開啟二維碼地推模式。前期側重於商戶受理,用戶被掃碼的模式;接下來帶有銀聯的付款碼也會遍佈大街小巷。然而有媒體分析稱,銀聯不可能有大量的“資金沉澱收益”用來做貼補拓市場,也形不成自己的生態圈變現客戶價值。雲閃付難以突破現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導的市場格局、掌握市場主動權。中國經濟網也就此事採訪中國銀聯,但是銀聯方面未回復。 

  不管怎樣,“彎道超車”不易,銀聯想搶佔移動支付市場,必須花力氣和時間。 (記者 華青劍)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