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滯後 網聯一個月內兩次催促

2018-04-18 10:21:02|來源:北京商報|編輯:許煬

  距離央行給出的6月30日切量大限僅剩不到兩個月,北京商報記者4月17日從一家支付機構確認,網聯清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網聯”)下發49號文督促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渠道,這是在3月20日發佈42號文後,網聯一個月內發出的第二道“督促令”。網聯還在最新的通知中點名了多家接入進度滯後的銀行,相關銀行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滯後原因是網聯版本進行了升級完善,同時銀行與支付機構溝通協調需要時間,但在大限前一定會完成切量。

  接入進度曝光

  在這份名為《關於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渠道接入工作情況通告的函》(網聯函【2018】049號)的文件中,網聯介紹了自機構接入及業務遷移工作啟動以來,截至2018年4月13日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接入進展。

  支付機構接入進度顯示,在協議支付開發方面,115家機構中有107家完成了生産驗證,沒有未開發的機構;付款的開發方面,21家已完成生産驗證,沒有未開發的機構,另外多數機構集中在“聯調測試”、“驗證準備”、“生産驗證”環節;網關支付開發方面,有5家未開發的機構,10家機構在開發中,22家機構在“聯調測試”,72家機構在“驗證準備”階段。

  商業銀行接入進度顯示,462家銀行中,有344家已完成協議支付的生産驗證,有7家仍未開發,其餘銀行分別處於“開發中”、“聯調測試”、“生産驗證”等階段;142家銀行完成付款的生産驗證,12家未發開;網關支付開發方面,49家銀行未開發,339家銀行無直連業務,其餘銀行則處於“開發中”、“聯調測試”等階段。

  多家銀行被點名

  值得一提的是,49號文感謝了多家銀行和支付機構的高效協同,同時也指出紹興銀行、廈門銀行和重慶富民銀行等進度滯後,需要加快接入進展。

  對此,相關銀行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滯後原因一方面是網聯版本進行了升級完善。去年11月該行已通過網聯驗證平臺1.0版本的驗收,今年3月底卻接到新的通知,付款和網管支付要按照1.3版本開發。另一方面,銀行和支付機構間的溝通協調也需要時間,例如一些大的支付機構,此前與很多銀行有合作,現在需要逐一協商,因此花費了較長時間。

  “銀行內部配合開發的員工也在加緊處理,6月30日大限前一定會按要求完成,快的話4月底就能完成開發工作。”上述人士説道。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支付業務向網聯平臺遷移涉及到的機構眾多,各機構間進度不一、有快有慢屬於正常現象,只要在6月30日之前完成切量工作,就是符合監管要求的。

  速度需加快

  一位支付機構內部人士表示,從前期網聯發佈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機構接入速度進一步加快。去年9月,接入網聯的銀行和支付機構均不足20家,今年2月中旬,接入銀行和支付機構數量分別達到328家和87家,彼時網聯也表示“正在加緊推進剩餘120多家商業銀行、40多家支付機構的接入工作”。

  接入速度的提升,與央行2017年中旬提出的“2018年6月30日全面切斷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直連、網聯接轉全量網絡支付業務”要求中時點的迫近有關,另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網聯也在不斷督促機構接入,例如網聯將相關成員單位拉進了一個群裏,不時地會在群裏督促,另外也會向相關成員單位發函。

  49號文便是相對公開的一次“督促令”,這距離上一道網聯對成員單位下發的42號文還不過一個月。根據42號文要求,各相關成員單位應積極配合,完成協議支付、付款、網關支付、商業委託支付、認證支付全業務功能的生産測試。薛洪言對記者表示,6月30日切量大限將至,作為央行要求的具體承接機構,網聯平臺發文督促相關機構加快接入,可視為一種正常的過程督導。(北京商報記者 程維妙)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