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研究院發佈《數字金融反欺詐白皮書》

2018-06-04 14:54:58|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由京東金融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共同撰寫的《數字金融反欺詐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日前在北京正式發佈。

  《白皮書》顯示,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金融市場的體量和發展潛力被逐步放大,與此同時,其暴露的風險隱患也與日俱增,欺詐現象層出不窮。數字金融欺詐手段由之前較為簡單的盜號、盜刷演變為現在的借助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從撒網式向精準化轉變,並疊加傳銷、兼職賺錢、網購退款、金融理財、虛擬貨幣等更為複雜多樣的手法。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平臺發現了21624個存在異常的互聯網金融網站和1362個互聯網金融網站漏洞。

  《白皮書》建議,數字金融反欺詐之路應該從數據、技術和機制三個方面均衡發力。從技術的運用層級和著力點來看,數字金融反欺詐技術手段有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決策引擎三種途徑。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網絡犯罪偵查系主任秦玉海認為,反欺詐是一場集數據、技術和機制于一體的綜合防禦戰。數據是反欺詐體系建設的核心和前提,技術是打贏反欺詐之戰的重要支撐,機制是優化反欺詐效果、提升反欺詐能力的重要保障。

  數字金融反欺詐是一場持久戰。京東金融研究院院長孟昭莉表示,金融的欺詐行為呈現出專業化、産業化、隱蔽化、跨區域等新特徵,對傳統的反欺詐手段形成極大挑戰。針對金融領域的反欺詐技術也應不斷革新,既要精準打擊存在的風險,也要執棋先行,做到防患于未然。(記者 李珮)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