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時代令人期待

2019-07-09 09:51:19|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馮實

  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未來還將得到哪些發展和應用?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上,與會專家們暢聊智慧經濟,為“智慧+”新時代建言獻策。

  當提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人們腦海裏往往想到的是蒸汽機、電……但在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丁健看來,在這個過程中,對社會顛覆最大的是大工廠、大標準線、大生産線的出現。而在後工業時代,技術革命開啟全新領域,同樣需要人們轉換全新視角佈局智慧經濟的發展。

  那麼,智慧經濟具備哪些特徵?丁健認為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新的平臺經濟出現,衝擊了産業社會結構,企業、産業與社會的邊界日益模糊;二是人工智能的可擴展性繼續被挖掘;三是多種來源的數據信息經過集成、分析、歸納等環節處理,産生了知識和智慧,成為大數據挖掘的重點。

  “智慧化不是單純把最新的技術拿過來嫁接在體系裏,這樣不過是盲目和低水準重復,它所需要的環境與過去大不相同,應重視優化社會形態與組織架構,實現大規模擴展。”丁健對記者説。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一批新興技術組成了智慧經濟的核心要素。隨著5G商用牌照的發放,5G將逐步與各行各業融合、滲透,成為構建智慧經濟社會的關注熱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預計2020年到2025年,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産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隨著覆蓋面持續擴大,5G將成為支撐移動互聯網和産業互聯網發展的主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説。

  智慧經濟時代的到來無疑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新領域亟待深入探索。比如,自主研發的晶片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如何才能贏得創新空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認為需要通過標準化來推動産業的發展。

  鄧中翰告訴記者,通過標準推動晶片、軟體、系統平臺的開發,更有利於找到創新點和發力點,形成與高鐵、北斗一樣獨立於國際的生態系統,今後也有望在市場上以4G、5G標準先行搭建行業生態,從而扶植相關企業快速成長。

  以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慧經濟形態令人期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部部長、研究員馬名傑認為,中小企業應抓住這場技術革命下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的發生,以適應未來生産格局和投資格局的調整,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 實習生 程曼詩)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