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網購新動向

2020-02-11 10:53:19|來源:國際商報|責編:馮實

  今年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少百姓停下了外出消費的腳步。與此同時,既可以滿足居民生活所需又能降低人員聚集帶來風險的網購愈加火熱。醫療保健産品、糧油蔬果等食品、個性化定制商品,甚至餐飲企業推出的“速食菜”,都成為近期網購的主打産品。

  網絡購物備受青睞

  “當前,疫情仍處於上升期,需要加強防控,如無特別重大情況,居民和職工近期應在家生活、辦公。”商務部研究院服貿所博士高寶華對國際商報記者説,在此背景下,網購成為百姓更加青睞的購物方式,防範疫情的重要商品以及居家特色商品成為百姓網購的重點。

  具體而言,在這個特殊時期,消費者網購的商品主要包括四類:一是生活必需品,如柴米油鹽等;二是防範疫情的重要産品,如口罩、護目鏡、酒精、消毒液等;三是日用品及生鮮類産品,如電磁爐、方便火鍋、蔬菜水果等;四是反映消費者自身特色的産品,如服裝、護膚品、美粧産品等。

  電商平臺銷售火熱的同時,線下商超“觸網”的速度也在加快。記者身邊就不乏這樣的案例:一家百貨商店品牌服飾櫃檯的櫃員從2月3日開始將櫃檯商品搬到了微信朋友圈,每天將折扣産品、限時秒殺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並且寫道:“特殊時期,在線上班;線上訂貨,不用見面;視頻連線,順豐到家;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該櫃員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因為折扣力度較大,最近幾天不少消費者都通過微信找她購買服飾,“線下業績比百貨公司櫃檯要好一些”。

  此外,疫情肆虐之時,閉門不出的人們無比想念各種美食,多家餐飲企業卻不堪忍受虧損壓力,海底撈、西貝等餐飲企業大量門店暫停營業,面臨儲備物資消化難、成本壓力巨大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疫情觸發了一種新的合作方式--既能滿足消費者對速食商品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又能幫助餐飲行業抵禦生存困境--2月6日,京東發佈“共同戰疫”倡議書,邀請餐飲企業加入“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將餐飲企業堂食的菜品在保證健康、口味的前提下做成“速食”商品,通過電商等渠道銷往全國市場。

  目前,海底撈、小南國、西貝等除了做外賣,也推出了速食菜。通過京東生鮮下單,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把這些品牌餐飲店的“大廚”請到家了。

  電商發揮獨特作用

  正是關注到了電商對防疫、保供的重要作用,商務部近期主動動員國內的11家主要電商企業,在保障市場供應上積極發揮了三方面獨特作用:

  首先,積極增加供給。多家電商企業,像京東、物美、順豐等利用全球供應鏈資源,對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一些緊缺物資進行了跨境採購,同時也加強與上游供應商的合作,推動生産企業緊急復工,增加物資供給。很多緊缺物資,消費者是通過網購買到的。

  其次,暢通配送渠道。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進一步加強,很多快遞小哥奮戰在電商保供的第一線,春節期間線上不打烊,線下及時配送,特別是生鮮産品,一批生鮮電商企業發揮了前置倉、實體店到家等特色,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最後,保障消費安全。為了確保配送環節的安全,多家電商推出了“不接觸配送”服務新模式,顧客與配送員約定好,把商品送到某個位置,實現無接觸送貨,減少傳染風險。當前這種模式已從湖北向全國推廣普及。

  “疫情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成為一種奢望,此時到家服務成為居民生活的基礎保障。”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充分肯定電商平臺及配送服務重要作用的同時也提醒道,儘管配送服務減少了人員之間的接觸,但依舊不能完全避免,“無接觸配送”以及智慧取餐櫃等則能夠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畢若林 劉明)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