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多舉措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去年三次降準共釋放長期流動性2.7萬億元

2020-05-22 08:59:28|來源:證券日報|責編:馮實

  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重點,也是央行工作中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據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近期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2019年,央行承辦的建議和提案中有80多件涉及這一問題,其中還不包括全國人大以此為專題的重點督辦件。對此,央行制定了專項工作計劃、工作方案,專門赴寧波、台州、深圳、廣州、合肥、長沙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與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近幾年,央行在出臺政策時,也充分參考了建議和提案中所提出的意見建議。比如在緩解融資難方面,去年央行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共釋放了長期流動性2.7萬億元;同時通過再貸款、再貼現這些工具提升中小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鼓勵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和信貸資産支持證券,去年共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2048億元,比2018年多800億元左右。

  陳雨露表示,在緩解融資貴方面,央行的再貸款和再貼現都實行了政策性的低利率,還通過市場化改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最近,央行的調研結果表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所緩解,得到了普遍認同。

  今年以來,央行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一是提供再貸款再貼現支持1.8萬億元;二是支持政策性銀行增加3500億元民營小微企業專項信貸額度;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增加3000億元低息貸款,定向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個體工商戶;四是加大債券融資支持力度;五是推動核心企業和國有大行等與應收賬款融資平臺對接。此外,還對符合條件、流動性暫時遇到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貸款本金和利息給予臨時性延期償還安排。

  這些措施對於引導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量、降價以及減輕負擔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據央行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2.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前4個月,普惠小微貸款累計新增1.1萬億元,佔各項貸款增量的12.2%,比前3個月高0.4個百分點。

  近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下稱《意見》)。川財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市場主體活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在《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中,除繼續貫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外,還特別強調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民營企業有望迎來更大發展契機。

  在營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制度環境上,《意見》提出,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支持發展民營銀行、社區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完善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健全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還提出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

  “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説,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困擾其發展的主要問題,主要原因還是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仍不高。”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深化,將有利於疏通投融資之間的各個環節和渠道。同時,能夠激發投資者以及市場各方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投融資規範、健康發展。鼓勵直接融資,使得融資結構適應新的變化,這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分擔了傳統銀行的風險壓力,同時也有利於減輕企業經營成本,有利於創業企業快速成長,有利於企業創新發展。

  同時,李湛認為,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中應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創新融資機制,暢通投資項目融資渠道,激發社會資本投資的活力與動力。二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拓寬投資項目融資渠道,支持有真實經濟活動支撐的資産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産,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好地優化供給結構;三是完善政府投資體制,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監管層應建立好行為規範,宏觀調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資體制。(經濟日報記者 劉 琪)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