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加速服務業轉型

2020-10-15 17:18:04|來源:經濟日報|責編:韓東林

  “十三五”期間,服務業佔我國GDP的比重不斷提高,2015年超過50%,2019年達到53.9%,在繼續穩穩佔據國民經濟一半的同時,服務業的形態和內涵在互聯網的助推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是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底氣所在。我們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同時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以及世界上最多的市場經濟主體,這些都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隨著製造業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日益深化,生産性服務需求不斷衍生;隨著人民收入水準的提高,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規模、種類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服務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也是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的“助推器”,還是推動新經濟新動能加速成長的“孵化器”。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服務應用和創新日益活躍,傳統服務業加速轉型升級,服務業與第一、第二産業加速融合,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六大“幸福産業”蓬勃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服務業成為提升經濟韌性和活力的重要引擎。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造成較大衝擊,也驗證了“互聯網+服務業”的巨大潛力。網上外賣、線上教育、在線診療、遠程辦公、跑腿閃送等個人和企業數字化服務競相出現,既解了中小企業的“疫情之困”,也為服務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助力。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比例達99.2%。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7962億元,同比增長13.6%。在線教育、網絡銷售等疫情期間快速增長的領域,隨著用戶習慣養成,已逐步形成常態。

  當前,我國正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服務業仍有短板要補,有“痛點”待破,要深化改革創新,善用新興技術,加快構建優質高效、佈局優化、競爭力強的服務産業新體系,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堅實支撐。(經濟日報)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