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分級診療格局初步形成 家庭醫生團隊4790個
原標題:重慶分級診療格局初步形成 建立家庭醫生團隊4790個
華龍網訊 8月2日,記者從重慶市衛生計生半年工作會上獲悉,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初步形成分級診療格局。全市上半年出生14.97萬人,其中二孩出生佔比同比上升5.9%。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象,建立家庭醫生團隊4790個,城鎮、農村簽約率分別達13.3%、30.6%。
初步形成分級診療格局 將新增50個單病種付費
據了解,重慶出臺了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推行50個基層首診病種,打造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4种醫聯體模式,打通雙向轉診路徑,建成醫聯體134個,縣域內實現100%覆蓋,遠程診療覆蓋70%的區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的52.8%,縣域內就診率達90%,分級診療下轉患者年增長50.4%。
同時,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加力推動。在前期推進50個單病種付費的基礎上,擬對8個病種收費標準進行調整(降低2個、提高6個),將新增50個單病種付費。開展擇期手術術前門診檢查納入住院報銷試點,試點範圍擴大到15家醫療機構30個病種。
另外,藥品供應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短缺藥品監測,嚴格管控藥品價格漲幅。談索藥品“平臺交易+帶量採購”,基本藥物採購佔藥品採購總額的52.8%,藥交所平臺交易122.6億元。
簡化再生育審批 二孩出生佔比同比上升
重慶簡化再生育審批手續,上半年,全市生育登記14.53萬人,出生14.97萬人,其中二孩出生佔比同比上升5.9%。同時加強母嬰安全,建成11個市級、87個區縣級危重孕産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孕産婦死亡率16.36/10萬,嬰兒死亡率3.88‰,優於全國平均水準。
落實惠民政策,加強免費避孕藥具監管,加大出生缺陷防治,為9.97萬適齡婦女增補葉酸,為5.14萬人提供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39.53萬人次孕婦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3項檢測。
基本公共服務補助提高到50元 強化疫苗供應
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健康重慶2030”規劃》,確定任務104項,並啟動編寫了2017年居民健康狀況白皮書。基本公共服務紮實開展,人均項目補助標準提高到50元。制定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和參考服務項目,擴大服務對象,拓展服務內容,健全服務形式,建立家庭醫生團隊4790個,城鎮、農村簽約率分別達13.3%、30.6%,佔任務數的67.2%。免費“兩癌”檢查45萬人、孕婦減免檢測費用16.6萬人,分別完成任務的64%和50.3%。
另外,規範免疫規劃,強化疫苗供應,啟動疫苗商業保險試點,常規免疫接種290萬劑次。同時開展重大疾病“三位一體”防控,加強重點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出臺重慶市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管理辦法和評分細則,結核病、艾滋病等得到有效遏制。
重慶還大力構建立體救援體系,出臺水上醫學救援隊伍管理辦法,兩艘衛生應急救援艇交付使用;開展空中醫療救援,與上海金匯通航簽定航空醫療救援合作協議。妥善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68起。
醫療幫扶資金1.8億元 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
上半年,重慶制定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和參考服務項目,擴大服務對象,拓展服務內容,健全服務形式,建立家庭醫生團隊4790個,城鎮、農村簽約率分別達13.3%、30.6%,佔任務數的67.2%。免費“兩癌”檢查45萬人、孕婦減免檢測費用16.6萬人,分別完成任務的64%和50.3%。
建立醫療幫扶專項資金1.8億元,為59萬人次貧困群眾提供分類救治、減免部分醫療費用、集中免費體檢、免費義診等醫療幫扶服務。
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體系建設,編制“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專項規劃,30個區縣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完成驗收,32個區縣平臺數據接入市級信息平臺。建立衛生計生信息共享交換機制,初步實現跨區域跨機構信息互閱。
同時建立醫療幫扶專項資金1.8億元,為59萬人次貧困群眾提供分類救治、減免部分醫療費用、集中免費體檢、免費義診等醫療幫扶服務。
評選表彰首席醫學專家12名,做好醫學領軍人才、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選拔,考核招聘基層專業技術人員698人,遠程培訓基層人員2.3萬人。(記者 黃宇 實習生 陳婉冰)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