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文化>正文

掃街6年 收羅出39條主城歷史文化線路

2017-12-13 16:13:12 | 來源:重慶晨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他們掃街6年 收羅出39條主城歷史文化線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171213112059

重慶市文保志願者活動留影。受訪者供圖

  三千年築城史凝結的城市記憶,流淌在三千萬重慶人血脈裏,直到記憶成了故事,故事成了傳奇。生於斯長于斯的我們這代人,對歷史的了解除了從書本上來,還可以從哪兒獲知呢?

  打撈歷史碎片編織故事畫卷,讓更多重慶人愛上腳下大地,是重慶市文保志願者服務總隊多年來一直致力之事。本月初,他們入選中國文保基金會第九屆“薪火相傳·講好中國文物故事傑出團隊”,與央視《記住鄉愁》欄目組、故宮新媒體團隊等10支隊伍一起獲此殊榮。

  志願者來自市內各行各業,重慶晨報資深文化記者李煉便是其中一員,與服務隊共事的經歷令他感慨頗多,“文保之路像是修行,為城市延續記憶其實也是為我們自己,這是無與倫比的精神財富,它讓我們的精神家園不至荒蕪。”

  壯大 7年間從8人到近兩千人

  “因為一次偶然採訪,我跟服務隊接上了頭。”李煉説,“那是去年四五月,正是草長鶯飛時節。我知道現在民間有很多類似的文保興趣組織,起初也沒太當回事,純粹想跟著去找找寫作線索,誰知就這樣‘上了船’。”

  年逾五旬的李煉是山城知名文化記者,供職重慶晨報多年,陸續開設了《地理髮現》、《老煉帶路》、《老煉閒遊》等專欄,深耕本土人文地理。在第一次跟服務隊下鄉後,見多識廣的他感到熱血沸騰,“我忽然覺得自己雖已這把年紀,還是可以做點更有意義的事。”

  那是渝東南武隆犀牛寨的一次古村活化調查,“當時犀牛寨在地圖上沒有標注,是遠離喧囂的桃源,土家族韻味依然原始古樸,志願者們從建築、文化等角度完成了調研記錄。”李煉説,與各行業志願者一道用行走的方式保護傳統文化,實現思想碰撞的同時再通過各自渠道為文保發聲,是他職業生涯未有的體驗,他決定投身其中。

  像李煉一樣追隨重慶市文保志願者服務總隊的已有近兩千人。“雛形始於2011年,8位文保愛好者相約參觀重慶規劃陳列館,七年下來活動足跡遍及重慶城鄉。”李煉介紹,“300余次掃街活動、2萬餘人次參與、59次專題講座、39場志願者培訓、6次文物保護志願者年會……為傳播重慶曆史文化做了盡可能多的嘗試。”

  李煉説,許多志願者都與他有相似的經歷,從志同道合的圈層活動走向服務社會的大眾共享。“比如,凝聚了志願者們6年掃街成果,涵蓋39條重慶主城歷史文化線路的《老重慶記憶路書》,已成為重慶城市歷史文化之旅的經典秘籍。”

  喚醒 尋訪之處吸引廣泛關注

  李煉雖只是服務隊新人,但他在本土文化方面堪稱權威,去年還被評為“優秀領隊”。“市區老街巷、老建築,分散在區縣鄉間的古道、古村、廟宇等,都是我在重慶晨報專欄的主要寫作對象,服務隊有時會從那些稿件裏確定尋訪目的地,我便成了‘帶頭大哥’。”

  李煉曾帶隊探訪巴南區東泉鎮雙勝場雙星橋和跨越多個區縣的秦巴古道。“服務隊聽説雙星橋可能因修水庫淹沒,於是以報紙報道為線索實地尋訪呼籲保護,引起極大關注;後來帶隊徒步總長近百公里的秦巴古道,沿途深挖文化資源,如今古道成了重慶徒步旅行熱門線路,相關紀錄片也在籌拍。”

  2016年11月23日,官方發佈了首批176個優秀歷史建築名錄,其中的水江洋房、慈雲寺重慶茶廠歷史建築群、中央電影製片廠舊址等6處便是由重慶市文保志願者服務總隊發現並上報的。

  眼下,重慶市文保志願者服務總隊正開展重慶古村落活化調查,將對市內已公佈的74個國家級傳統村落進行走訪,深度梳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統手工藝及土特産等。據了解,截至本週,已完成69個村落的調查。“鄉村調查很辛苦,但大家懷著感恩之心上路,我們守衛文化遺産,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這筆財富能讓自己的精神家園不至於荒蕪。”(本報記者 趙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