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打通農村金融“最後一公里”
據10月發佈的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第三季度GDP增速跌至6.9%,這是繼2009年2季度以來,我國單季GDP增速的首度破7,一時通縮風險再現。而其中曾經作為驅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固定資産投資及房地産開發的增速下降,是導致本次宏觀經濟繼續探底的主要原因。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經濟走勢,加之銀行信貸的收緊,使得眾多以中小微企業及“三農”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切實感受到了信貸“寒冬”來臨的壓力。
今年,為應對經濟下行,央行出臺了一系列寬鬆的貨幣政策。雖然前段時間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為目標的“雙降”政策,確實使傳統固定收益産品的收益被降低,但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雙降”後的資金流向不如預期,並沒有改變實體經濟融資難的窘迫現狀,其中尤其是“三農”融資仍然面臨巨大缺口。
雖然,每年國家都有支持“三農”的政策出臺,但仍相對滯後的農村金融,卻難以支撐正處於發展期的現代農業的資金需求,致使我國農村長期處於資金“失血”或“貧血”的狀態。而究其原因則主要是由於金融資本追求壟斷收益的本性使然。致使傳統金融機構出於對農業及農村實體經濟效益偏低的考慮,而不願意為以小農為主體的農業農村經濟提供信貸,甚至是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助推“三農”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其中,農業現代化任務艱巨,特別是單一的資金供給渠道並不適宜多元化發展農村經濟的需求。而近年來迅速崛起,並成為金融業態新組成部分的互聯網金融,以其融合互聯網與金融特性的創新模式及面向次級市場的業務範疇,為解決農村農業貸款難問題,打通農村金融“最後一公里”提供助力。
最初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很大程度是因為餘額寶的壯大而觸發的。而相比傳統金融,其所具備的一些天然屬性使其在扶持“三農”發展方面更具優勢:一是由於農業生産自身的特點,使得農村金融具有“短、小、頻、急”的週期性特點,而相比傳統金融無法滿足農民這種週期性的資金需求,互聯網金融卻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計出針對貸款的週期靈活的金融産品;二是通過模式創新降低借貸風險系數。因為,由於貸款利息可用待售農産品來抵扣,因此對於農民來説,除了按期歸還本金外就無需再支付額外的利息及其他費用,此舉不僅解決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産的燃煤之需,又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宣傳效應,通過擴大銷售來實現農民的致富增收。
目前,不少涉足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公司如京東、阿裏等,都已經紛紛開始進軍或計劃試水農村市場,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尤其是針對貸款業務推出了不少産品,其中包括諸如京東京農貸推出的“先鋒京農貸”,PPmoney“益粒米”,翼龍貸等。據了解,目前“國內第一不動産融資租賃”平臺放心貸,在基於對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政策背景的思考下,也將涉足農業金融領域,未來其將交出什麼樣的答卷,其滿意程度如何令人期待。
據了解,放心貸是一家以投融資撮合、網絡理財、互聯網金融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創新型互聯網公司,並主要側重於對不動産融資領域進行深耕,目前旗下已推出“房租寶”“房信寶”“融租寶”等以不動産為標的理財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