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混業監管”不能改變“分業經營”

2016-04-26 08:20:01|來源:中國經濟週刊|編輯:許煬

  有消息稱,一個“超級央行”正在形成中,目標是要實現中國金融業的“混業監管”。就是説,把全體金融業置於一個綜合監管的體系之內,讓所有金融行為都逃不開金融監管視線。

  當下金融行為和金融産品設計五花八門,説不清它該屬於哪個部門監管。這將導致監管真空,而在監管真空的條件下,各色制度套利、監管套利行為嚴重影響中國正常的金融市場,推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比如互聯網金融領域,許多都是典型或非典型金融行為,甚至互聯網公司已經什麼金融業務都做。曾經一段時間,互聯網簡直就是“護身符”,不管什麼樣的金融行為,只要是互聯網公司做的,那就是“創新”。互聯網金融需要監管,但如何監管、由誰監管,遲遲難有定奪,導致監管真空期過長。

  而監管滯後、監管真空這件事,不是轉變一下行政體制就可以得到充分解決的問題。比體制變革更重要的是機制,我們如何才能構建一種機制,構建一種怎樣的機制才能使得監管部門願意監管、主動監管、及時監管,並有效把握監管尺度。我認為,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否則,僅僅有部門權利的重新構建,而並無監管的有效期許。

  比較適合中國的金融體系應當是基於分業經營的混業監管。金融各業就算跨界也該是有限跨界,而不是大家都幹同樣的事。因為中國金融基礎薄弱,而且自律性嚴重缺乏。同時,我們必須看到金融各業之間存在接續性特徵。相對於實體經濟而言,金融大致分為兩類:其一是股權金融,其二是債權金融。這兩類金融各具特徵,但又相輔相成,而通常具有接續性特徵。

  一般而言,企業發展初期,規模小,抵押物稀缺,在這個時候,企業需要有具備獨到眼光的股權投資者融資支撐;當企業長大了,股權值錢了,這時的企業才具備了債權金融進入的條件。這時金融規律,也是金融經營者必須遵從的客觀要求。正因如此,全球金融市場都明確劃分兩類完全不同性質的金融市場,而參與者的風險偏好也截然不同。股權金融偏好的投資者更看重企業未來的成長,而用不著抵押物和當下的現金流;但債權金融偏好的投資者則完全不同,他們更在乎企業的現金流、抵押物和安全性。

  股權金融和債權金融的接續性尤其體現在“特殊市場情況”的時候,比如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無非是兩種:要麼是股市泡沫崩盤的危機,要麼是債務危機。在危機時刻,股權金融和債權金融的接續性非常突出。美國發生了債務危機,債券市場幾乎停滯,如果這時候美國沒有一個健康的股票市場,那企業融資路徑必然中斷,以致債務危機轉變為全面的經濟危機;同樣,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股票市場一落千丈,如果這時候沒有一個健康的債券市場接續,企業融資也勢必中斷,而是股市危機轉化為經濟危機。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這個金融市場相互促進,同時也相互接續的規律。

  正因如此,無論監管體系如何變化,我都堅持主張“分業經營”。因為,無論是債權金融還是股權金融,它們都存在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在此前提下,我們必須確保金融接續,債權金融出問題,股權金融可以接續得上;而股權金融出問題,債權金融可以接續得上。(作者係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鈕文新)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