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根除非法集資活動應做到四個堅持

2016-05-06 10:37:45|來源:中華工商時報|編輯:許煬

  日前,一行三會等14個部委召開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介紹當前非法集資形勢和主要特點,並部署下一步排查和處置工作。

  從分析形勢看,2015年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數量、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同比分別上升了71%、57%、120%,達歷年最高峰值;僅2016年一季度,立案數就高達2300余起,涉案金額超億元案件明顯增多。顯然,打擊非法集資已到生死關頭,若再不加大整治和防範力度,則有可能影響整個金融體系安全和社會秩序穩定。在筆者看來,要避免打擊非法集資再落俗套,並實現根治之目標,應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持久深入原則,防止“雨過天晴”運動式突擊傾向。前幾年,打擊非法集資都處於一種運動式突擊狀態,不少地方政府對一些公司涉嫌非法集資,總以不影響地方經濟發展為由,睜只眼閉只眼,最終到了現在難以收場的地步。因此,應跳出過去舊有監管思維及其方式,克服短期突擊傾向,將打擊非法集資納入各級政府施政目標,增強對地方政府考核壓力,使地方政府領導本著對國家金融穩定、對民眾財産負責的政治感和責任感,認真抓好打擊非法集資工作,使打擊非法集資永遠成為“現代進行時”,永不停歇。唯有如此,非法集資才無處遁形,最終失去社會生存土壤。

  堅持聯合作戰原則,防止“單打獨鬥式”孤立監管傾向。過去,在非法集資監管上沒有形成合力,大部分地方都由銀行監管部門唱“獨角戲”,力量不夠;由於缺乏靈敏社會反饋機制,致使監管信息“閉目塞聽”,“打早打小”難,事實上都是案發形成損失後,充當“馬後炮”角色,很難將風險降到最低。因此,在打擊取締非法集資上應克服過去“單打獨鬥”和“分兵而治”的舊格局,加強部門聯合,形成集團作戰威力,組建常設打擊處理非法集資領導機構,建立有效工作交通平臺,形成信息資源共享;並向社會各界聘請監管專管員,建立政府監管機構、社會團隊、有關人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打擊非法集資立體社會監管體系,大大提高非法集資反應靈敏度和快速查處打擊能力,力爭做到早發現早取締,將非法集資徹底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次14部委聯合出重拳整治非法集資開了一個好頭,期待往後一個更加有力打擊非法集資的強大社會合力出現在民眾面前,造福中國百姓。

  堅持廣告嚴管原則,防止專家名人站臺式誤導傾向。過去幾年,一些專家學者、明星為著高昂的“廣告費”,不惜“出賣”靈魂為其造勢,使非法集資詐騙手段更隱蔽,形式更巧妙,挖出了一個個令人高深莫測的神秘陷阱,讓不少投資者深陷其中無力自拔。因此,在整治非法集資上要借鑒最近整治互聯網金融設立的廣告“九紅線”,把其運用到整治非法集資上來,並更加嚴厲地執行,禁止任何名人、專家學者為一切所謂的投資理財公司代言或宣傳,嚴禁一切媒體為其傳播投資信息。同時,對工商部門在廣告管理上實行約法三章,並建立廣告管理目標責任制,凡因廣告把關不嚴,讓媒體成為非法集資造勢的,不僅要追究媒體的責任,更要追究工商部門廣告把關不嚴的責任,使一切通過廣告為非法集資造勢的“騙子公司”無機可乘。

  堅持協調推進原則,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監管傾向。醫治社會非法集資創傷,僅靠金融監管、公安等部門嚴打還遠遠不夠,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民眾投資理財觀念,消除民眾不健康投資理念,非法集資創傷才有醫治好的希望。為此,應從教育引導開始,從抓改變民眾投機心態入手,開設非法集資專門課程,將其納入國民序列教育,通過一至兩代人努力,從根本上消除民眾“一夜暴富”和貪圖高利心理,提高民眾對非法集資鑒別能力和抵制能力,消除盲目跟風投資意識。同時,將投資理財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增強民眾對投資理財及其風險的正確認知力,準確把握投資決策,使自身投資能力與風險能力相適應;金融等相關部門積極拓寬社會投資和融資渠道,尤其給中低收入階層提供風險與投資相匹配的投資理財産品,使民眾自覺遠離非法集資漩渦。(作者係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莫開偉)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