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清算規模加速上升 金融與實體經濟背離拉大

2016-05-16 08:31:21|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近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社科院金融所主辦的支付清算理論和政策高層論壇在京舉行,會上併發布《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6)》。

  《報告》稱,2015年我國支付清算交易規模繼續呈現加速上升的趨勢,尤其是第三方支付進一步崛起,並將場景化建設作為主要“抓手”;但另一方面,去年支付清算交易規模的加速擴大卻呈現與實體經濟運營疏離的傾向,或反映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在下降。

  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共處理支付業務469.48億筆,金額4383.16萬億筆,同比增長53.74%和29.34%。與同期GDP相比,2015年支付系統共處理支付業務金額是全國GDP總量的64.77倍。

  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就稱,今後不論是在交通還是購物方面,個人支付的主流模式都將是進入非卡時代。

  由於支付清算是經濟交易中最基礎的環節,它的表現通常也能反映經濟運行狀況。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稱,支付既然體現了貨幣最基本的功能,那麼它所反映的信息就應當能夠揭示金融運行、宏觀經濟運行的一些狀態。

  然而,《報告》指出,2015年支付清算系統指標動態反映出金融系統與實體經濟運行的疏離傾向。首先,支付清算業務規模與GDP總量之間的差距在進一步拉大,創造1元GDP所需的支付系統業務規模從53.25元上升為64.77元,其增長率達到了21.65%,是2007年以來的最高值。其次,支付清算系統業務指標與宏觀經濟運行之間的相關性在2015年也出現了顯著的弱化現象。基於支付清算指標所進行的宏觀經濟變數擬合效果普遍不盡如人意,這説明有相當多的支付活動並沒有對實體經濟做出有效的貢獻。

  據李揚解釋,支付清算規模與GDP總量之間差距拉大,説明金融的效率在下降,即為了創造1元GDP需要更多的交易,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金融不能很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進一步疏遠,大量的支付清算是在金融體系中“自娛自樂”。(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