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風光不再是互聯網金融的錯?
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近幾年的興起或是造成信用卡“風光不再”的另一重要原因。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此觀點業內人士看法不一。
一位不願具名的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認為,信用卡額度使用率低跟整個産品的發展週期相關,與互聯網金融的那些虛擬卡幾乎沒有關係。“對於很多人來説,互聯網金融的貸款一定是額度不夠的。因為信用卡審批參照了大量線下信息,如房産證、行駛證、營業執照等。同時在客戶的金融數據儲備上,銀行依然佔有絕對優勢。所以銀行信用卡的額度一般高於互聯網金融的貸款。比如我的螞蟻花唄只有4500元的額度,微粒貸的額度是42000元,但是我信用卡的額度都在十萬以上。而且無論是花唄和微粒貸,相比信用卡沒有特別的優勢。微粒貸還沒有免息期,利率也是18%,還不如信用卡。”
他進一步指出,既然互聯網能構造金融生態圈,傳統的金融行業自然也能構造互聯網生態圈。所以,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競合的關係,互相促進,並不是説誰一定取代誰。
而在智慧理財平臺神仙有財CEO惠軼看來,兼具高效、便捷、多樣等特徵的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傳統金融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對信用卡等銀行業務的替代效應明顯。
他表示,“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互聯網金融工具被普遍應用,未來塑膠卡片的信用卡或可能會消亡,並轉由手機或其他介質來代替。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銀行需要加強加快創新,迎接新的競爭格局。”(記者 謝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