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力能源”項目涉欺詐 股權眾籌平臺遭定位之惑
近日,因“宏力能源”項目涉嫌欺詐,36氪股權眾籌平臺被推上輿論風口。對於市場質疑,36氪緊急回應稱,正在積極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並儘量挽回投資人的可能損失。儘管宏力能源事件僅為個案,但此事件折射出股權眾籌行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而投資者在互聯網金融這一創新市場中除了不斷的試錯與學習,更渴望監管政策能及時跟進,從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
□事件
36氪被指虛假宣傳
6月3日,有媒體發佈文章稱,36氪股權眾籌平臺上的“宏力能源”項目財務涉嫌數據造假。京華時報記者了解到,宏力能源項目是36氪股權眾籌平臺參與新三板定向增發項目的初次嘗試,去年年末,宏力能源發佈公告,定向增發600萬股,每股作價10元,共計募資6000萬元,其中有3000萬元額度將在36氪股權眾籌平臺上進行認購,門檻是100萬元。
不過,宏力能源近期披露的2015年年報卻令投資者非常不安,年報顯示,公司實際已經陷入虧損狀況。2015年,公司全年實現營業利潤-3362.01萬元;凈利潤-2676.06萬元。因此,投資人對36氪股權眾籌平臺也提出了四大質疑:一是該項目為何由最初公告的“定向增發”變為“老股轉讓”;二是項目的經營信息是否經過虛假包裝;三是36氪承諾認購的1000萬份額卻無下文;四是36氪涉嫌存在“托”,慫恿投資人認購項目。
記者從36氪了解到,事件曝光之後,36氪已採取了相關的行動。36氪在一份聲明中坦言,已經注意到項目方之前的業績預測、所提供的數據,與實際嚴重不符,並與公司高層進行了嚴正交涉。36氪表示,已通過北京融顯律師事務所,正式向宏力能源發律師函,要求其承擔相應的責任,並儘量挽回投資人的可能損失。
□分析
股權眾籌平臺亂象叢生
有股權眾籌從業者告訴記者,平臺在宣傳推廣中確有可能存在過度包裝的嫌疑,但這在行業內其實也是普遍情況,投資者需要擦亮雙眼,提高分辨能力。“金融機構在銷售理財産品的時候都會進行包裝和宣傳,但是也會進行風險提示,這在國內實際是需要一個投資者教育的過程”,上述人士表示。
具體到宏力能源事件上,另一位股權眾籌平臺高管告訴記者:“如果確實存在‘新股增發’變成‘老股轉讓’,也還要看參與該筆投資的投資人是否在做出投資決策前,充分了解和出於自己意願同意了這種變數,如果投資人在資金劃撥前獲知的信息都是新股增發,而在投資款劃撥後才得知該筆資金用於老股轉讓,那平臺必然存在問題,至少沒如實進行項目信息披露。至於向投資人表示內部已投1000萬,而後未兌現,也要看究竟表達這層意思的個人是否能代表平臺方的意思表達。”上述高管認為,這種明顯屬打擦邊球的做法,不該是一個合規而專業的服務於股權投融資活動的中立平臺該有的行為,至少在道德層面存在瑕疵。
不過,36氪副總裁王以超表示,關於新股增發變成老股轉讓,這個原因當時都和投資人有溝通,也取得了一致。由於這些股權是在2月份交割完成的,王以超指出,投資人沒有提出異議,説明一直到交割完成,投資人對於整個交易,都是認可的。
然而在虛假業績的問題上,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平臺在這方面確實需要承擔責任。
不過,投壺網CEO趙妍昱告訴記者,關於項目推介時存在虛假業績的信息,這一點比較難認定責任,因為目前也無法律明確發佈融資項目的平臺方是否應盡信息核查義務,所以很難説平臺是否應為項目方虛假信息披露負責,但有一點可以看出,就是平臺並未實質對項目方所呈報的資料進行審核和平臺方獨立進行盡職調查,這方面也是各有各平臺的做法,所以這也充分暴露了目前股權眾籌平臺操作項目亂象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