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6險企車險新業務 監管層嚴打惡性競爭

2016-06-21 09:41:07|來源:中國經營報|編輯:許煬

  繼去年6月首批6省市、今年1月第二批12省市試點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以下簡稱“商車改革”)後,到今年6月底又將有18個省市加入第三批商車改革。6月15日,北京保監局發佈公告稱,作為商車改革的第三批試點地區,北京將於6月底之前啟動商車改革工作。

  隨著商車改革在全國範圍內鋪開,市場規範競爭的問題也引起監管層關注。近日,保監會對中華聯合、大地財險、渤海財險、華安財險、安華農業、永誠財險6公司下發監管函,對其分支機構車險綜合成本率較報備數值發生重大偏離現象進行干預,要求暫停使用商車費改條款,並責令其重新修改費率條款,報經保監會同意後方可再度使用。

  “車險費率市場化是個必然的趨勢,其會持續地放開,市場化的程度會越來越高,監管下重手也是為了規範競爭。”一位外資公司總經理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商車改革條件已具備基本條件,改革趨勢難逆轉,但當下多數中小險企日子會比較難熬。

  份額向“老三家”集中

  我國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始於2015年,為避免減少激進式改革所帶來的市場衝擊,監管層率先選擇了監管基礎好、市場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分步驟、漸進式進行改革。2015年6月1日,黑龍江等6個省市啟動試點;2016年1月1日,試點推廣到天津等12個省市。

  至2016年4月末,全國車險綜合費用率42.21%,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批試點地區車險綜合費用率42.52%,同比上升4.82個百分點;第二批試點地區39.84%,同比上升4.66個百分點;第三批改革推進地區39.51%,同比上升5.93個百分點。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商車改革分析資料顯示,自去年6月1日商車改革逐批實施以來,對市場形成了不小的衝擊,從當前數據來看,主要影響與特徵有:首先,保單品質優化,賠付成本降低:出險率下降明顯,案均有所上升;其次,市場競爭加劇,銷售費用增幅較大;再次,競爭加劇,主體經營中續保業務拓展難度加大;另外,商車折扣系數較商改前降低,但是市場費用並未同比壓縮。

  同時,分析資料顯示整體車險的經營成本控制、實現承保盈利的壓力等越來越大;區域市場上,車險經營結果呈現差異化、小週期性起伏等特徵。

  從數據來看,行業市場費用普遍偏高,有不少企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難以承受費用壓力,今年車險盈利希望更加渺茫。

  商車改革實施後,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于“老三家”財險公司。從費改後市場規模變化來看,今年一季度,“老三家”財産險公司人保財險、平安財險以及太保財險市場份額合計66.14%,相較去年同期增長0.5%,市場份額進一步向大型公司集中,中小型公司市場份額受到擠壓。

  值得注意的是,商車改革後,試點地區出現了車險綜合賠付率下降的趨勢。截至2016年4月底,全國車險綜合成本率99.83%,上升0.6個百分點;綜合賠付率57.62%,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