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融資熱開啟商業保理萬億市場空間

2016-06-27 08:39:46|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業內獲悉,在我國企業債務風險攀升、企業債務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應收賬款作為融資模式的應用日益增多,這同時也為商業保理行業的發展開啟巨大的市場空間。2015年我國商業保理融資量已超2000億元,業內預計到“十三五”末商業保理融資量有望達萬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註冊的保理公司數已經超過2500家,但真正開業的僅500家左右,保理業發展仍需突破多項瓶頸。

  商業保理作為一種在國外已十分成熟、在國記憶體在較大發展潛力的金融服務,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以轉讓其應收賬款為前提的融資服務。商業保理具體是指供應商將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應收賬款融資、管理、催收以及信用風險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的貿易融資工具,其本質是供貨商將採購商的信用轉為自身信用,通過應收賬款融資。

  由商務部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委會主辦的“國內雙保理高峰論壇”日前在京舉行,論壇上發佈的《商業保理公司國內雙保理業務合作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顯示,自2012年下半年在我國部分地區開展商業保理試點以來,我國商業保理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

  據統計,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接近11.45萬億元,同比增長7.9%,較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出7.1個百分點,較全年利潤增速高出1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銀行保理業務正處在收縮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的空間無疑還會更大。

  商務部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商業保理業務量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融資餘額約在500億元人民幣,均是2014年數據的2.5倍。業內預計,到“十三五”末我國商業保理融資量有望達萬億。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保理業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商業保理公司自身融資渠道不暢;二是市場認知度尚需提高,業務開展艱難;三是信用體系不健全,風險管理存在難題;四是專業人才匱乏,人員流動性大、成本較高;五是産品設計單調,需要更多創新模式和産品以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六是保理公司業務領域仍需拓展,期待跨越式發展,深入更多行業領域。

  《報告》顯示,雖然目前我國商業保理公司註冊數已經超過2500家,但是開業公司數量僅500家左右,起步階段的公司約450家,上升階段公司僅50家。這樣的數據顯示出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冷”與“熱”並存的現狀。

  專家建議,要解決商業保理髮展的瓶頸,一方面需要國家政策方面的扶持、監管制度的完善,行業機構與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作等外在環境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促進商業保理公司之間的合作能力,發揮協同作戰的優勢。此外,在當前我國社會信用程度不足的背景下,也可以嘗試“雙保理”模式並推廣。

  據了解,“雙保理”緣于跨國交易很大的不對稱,在國內業務中,兩家保理商合作為客戶提供保理服務,兩家機構分別擔任賣方保理商與買方代理商,根據雙方合作協議約定承擔不同的責任。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國際商會執行董事張燕玲表示,我國保理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這幾年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轉折年。“商業保理公司在資金和抵禦風險方面都還存在欠缺,因此要更注重對業務風險的控制,同時要結合自身特點,通過做細、做精,成為行業細分的保理專家。”

  在她看來,雙保理模式可以彌補我國信用程度不足的問題。目前雙保理模式主要出現于國際保理業務中,一般來説債務人與債權人是處於不同國家的企業,由於國家之間法律、商業環境或者貨幣政策的區別,企業要在其他國家追索債權是很難實現的,因此,需要借助債務人所在國的保理商來進行應收賬款追索,雙保理模式應運而生。雖然國內雙保理模式較少見,但是行業需要加強了國內商業保理公司之間的合作,可以預見這一模式正在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與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商業保理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韓家平呼籲,同業的優勢互補,能很好地提升貿易融資的成功率。國內雙保理合作最明顯的優勢表現在跨地域盡職調查利於風險控制,雙方分工合作及信息共享,有效降低業務風險;不同公司之間的資産和資金資源的優勢互補;擁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商業保理公司協助其他保理公司融資,拓寬保理公司融資渠道;企業之間加強聯繫,共建企業信用數據庫,完善信用體系;管理運營流程和模式的補充完善等等。(記者 孫韶華)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