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通過金融機構借款的成年人比例不及10%

2016-07-01 09:10:20|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許煬

我國通過金融機構借款的成年人比例不及10%

6月30日,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年會在清華大學舉行。中新網 邱宇 攝

  中新網北京6月30日電:“在個人信貸方面,我國通過金融機構借款的成年人比例為9.55%,低於G20的平均水準”,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孫天琦30日表示。

  6月30日,新華網聯合清華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年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聚焦金融扶貧、踐行分享經濟”。

  孫天琦在年會上指出,我國在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2013年和2014年)有數據的指標共30個,從各項指標世界排名情況來看,我國排在前30%的指標共12個。

  他説,在個人信貸方面,我國通過金融機構借款的成年人比例為9.55%,低於G20的平均水準(14.87%);在信貸市場的信息障礙方面,我國得分為50分,低於G20平均分(61.84分)。

  “關於普惠金融,我國在個人信貸和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方面需要提升的空間比較大”,孫天琦強調。

  他表示,我國儲蓄和賬戶等多項指標表現較好。如擁有儲蓄賬戶的成年人佔比(78.93%)和在金融機構儲蓄的成年人佔比(41.15%)等指標,均優於G20國家的平均值(76.50%和35.45%)。

  2015年12月31日,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對此,新華網副總裁魏紫川表示,從金融角度提升社會福利,增強社會保障,扶貧和保護弱勢群體,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務,是普惠金融的實質內涵。

  他強調,發展普惠金融,將金融資源更多向普惠層面供給,構建有效完善的普惠金融供給體系,就是要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形成包括各類金融組織機構及新聞媒體在內的分工協作、互補競合、共生共榮的金融生態圈。(邱宇)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