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受追捧 風口還是噱頭?

2016-07-18 09:28:33|來源:北京商報|編輯:許煬

  Fintech(科技金融)的風頭似乎有蓋過“互聯網金融”的趨勢。近期,不僅BATJ紛紛宣佈要進行科技金融佈局,不少網貸平臺也紛紛轉型做科技金融。也正是因為如此,監管層此前也發聲要劃清互聯網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避免穿透式監管。平臺爭相做科技金融到底是為了逃避監管還是互金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平臺爭相轉型做科技金融

  阿裏的數據金融、百度的智慧金融、騰訊社交數據運用和無處不在的金融連接以及京東開放的金融生態環境,在互聯網金融巨頭們紛紛宣佈進行科技金融佈局的同時,不少網貸平臺也相繼轉型做科技金融。

  此前,積木盒子錶示已佈局PINTEC集團,併發力智慧金融。另外,短融網母公司“久億財富”日前正式更名為“久億恒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由之前的“投資有限公司”變更為“科技有限公司”,由互聯網金融逐漸向科技金融轉變。在日前舉行的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金斧子“四週年·2016全球資産配置論壇”上,金斧子CEO張開興表示,為了積極響應科技金融的大趨勢,正式發佈金斧子財富App和家族財富工作室。不少業內人士直呼,目前的互金領域似乎不沾上點科技金融概念就會落伍。

  轉型躲避監管?

  科技金融到底是什麼?理財范CEO申磊表示, 科技金融實際上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延伸,仍然是借助新興大數據、雲計算包括區塊鏈等技術對現有金融機構産品及模式的革新,只不過互聯網金融更加側重於金融,科技金融更加側重於技術,或者説,互聯網金融的産品形式還是金融,而科技金融在産品體現上很有可能是技術産品,比如説風控模型、預警系統等等。

  然而,在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看來,互聯網金融平臺轉型做科技金融是為了規避監管,以科技的名義做,可能不會受到這麼強的監管。央行條法司副司長劉向民日前明確指出,要劃清互聯網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Fintech要與持牌機構合作才能從事金融業務,並拋開表面屬性,從業務模式出發進行穿透式監管。

  不過,也有平臺人士認為,無論是科技金融公司還是互聯網金融公司,都應該在監管範圍內開展業務,而且從目前發佈的監管要求來看,科技金融公司並沒有處於監管盲區。

  豆蔓理財CEO唐培鑫表示,平臺主打科技金融的概念,是建立在對自身業務更加準確和明晰的認識基礎上的,尤其是對於信息仲介這個定位,科技金融的概念其實更加準確。

  難點在於技術

  科技金融的難點又在哪?監管問題會不會成為科技金融發展的一大阻礙?久億科技副總裁兼CTO楊夏耘表示,Fintech公司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會産生獨特的效果;但不排除隨著Fintech的發展,會有新的金融業務服務牌照發出,就如同第三方支付牌照一樣。因此,監管不會阻礙科技金融在國內發展,只會更加促進和規範其發展。

  在楊夏耘看來,科技金融的難點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數據積累和沉澱。科技金融寄希望於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風險識別、監控和預警,降低風險,提升效率,能不能沉澱足夠多且有用的數據,並且可以持續積累是關鍵。二是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不和金融業務結合的科技金融創新都是耍流氓,發現和解決不了實際的客戶金融需求都將是曇花一現。

  唐培鑫表示,金融科技的難點主要是技術,這是這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技術,那和傳統金融機構有何區別,甚至還不如傳統機構。在他看來,監管把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區別對待是對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該就是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業務,而金融科技企業同樣需要傳統金融機構在金融方面的資源和專業性。

  對於千篇一律的科技金融公司,未來哪些可以脫穎而出?張開興表示,其實科技金融領域也會細分,包括網貸、財富管理、互聯網保險等,最終能不能脫穎而出,其實取決於平臺的效率是不是最高,客戶體驗是不是最好。(岳品瑜)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