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侵襲大學 不良借貸平臺被指“挖坑”

2016-07-22 16:16:48|來源:北京晚報|編輯:許煬

  “無需擔保、無需抵押、當日放款……”在一些大學校園裏,類似的信息充斥在微信朋友圈、QQ群和校園論壇裏。

  借貸公司通過發小廣告的方式,向在校大學生提供貸款。少則幾百元,多則數千元,甚至兩三萬元。借貸公司將“不再開口跟別人借錢,保全了面子,得到了錢”,向大學生拋下誘餌。

  2009年銀監會下發通知,分年齡段叫停銀行向學生發放信用卡的業務。此後,傳統銀行信用卡部門很難進入大學生金融借貸市場。但隨著近幾年網貸平臺的異軍突起,大學生的借貸需求有了新的出口。

  校園貸的現狀如何?大學生借來的錢去向何處?密集侵襲大學校園的校園貸,也在一些不良貸款平臺的高利貸中凸顯隱憂。

  借貸小廣告無孔不入

  北京東部的一所大學校園中,借貸小廣告已屢見不鮮。“手續簡單,流程快”、“利息低、無抵押”等信息常常出現在手機短信以及QQ群中。

  “專為學生解決資金問題!分期付,分期還,期限長。”類似的借貸信息充斥在王曉(化名)的手機與電腦中,“很多都是説拿著學生證、身份證,不用抵押,馬上就能打款。”

  北京晚報記者聯繫多家互聯網借貸平臺,看到很多公司在醒目位置打出“無需任何手續”等字樣。多家平臺銷售人員稱,只需要將學生證、身份證、學信網拍照上傳,並提供出借款人和父母的聯繫電話,無需本人到場,只需用手機操作,就可以貸款幾千甚至幾萬元。

  一家借貸公司稱,該公司只針對在讀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開放學生貸款産品。需要借款的學生只需要進入網站,填寫一下自己的個人信息,提交貸款申請即可。

  王曉曾通過一家借貸公司向借貸平臺借了3000元。“因為想買個手機,家裏給的錢都花完了,沒錢了又不太好意思跟家裏説。”王曉便想到了常常出現的借貸信息,打算先填補上窟窿再説。

  王曉在網絡中填寫了學籍認證、父母等信息後,第二天便通過了審核,所借錢款打入了支付寶賬戶中。“跟別人借錢總是説不出口,也不敢跟父母説。”王曉説,多數同學利用互聯網借貸平臺分期付款或是貸款的目的大多是購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

  一名借貸平臺銷售人員表示,互聯網借貸平臺瞄準大學生市場,因為部分學生比較愛慕虛榮,熱衷於一些新款電子産品。“新款的蘋果手機、平板電腦等都是他們追求的。而旅遊、教育培訓、學駕照也是大學生貸款的一個去向。”

  步入分期貸款死循環

  今年年初發佈的《中國校園消費金融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中稱,2017年中國校園消費金融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期。其中,超過67%的大學生認可並接受分期消費,33%不認可分期消費的大學生中仍有78%的人進行過分期消費。

  王曉的同學小馬在借貸平臺分期付款買了一部蘋果手機,目前已經還款15期,共還款金額已近7000元,但仍有近3000多元未能償還。“就是在買的時候沒有算利息,也不太懂,聽著貸款銷售説的不多,但是一共算下來就非常高了。”

  小馬加入了一個大學生借貸QQ群,每天都有借貸信息不斷從群裏發出,小馬也開始萌發了借錢的想法。“這樣貸款來的錢,感覺上幸福來得有點突然,一下子可以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但是每期還款的時候,卻讓小馬有些難受。“一些同學都有因為還不上了,因為逾期而被貸款平臺通知父母或者學校的經歷。”小馬説,在借貸平臺的QQ群裏,許多同學都是禁不住誘惑而進入了分期貸款的死循環中,用信用卡的錢去還借貸平臺的分期貸款這種方式很常見。“生怕出現了逾期,各種催款的電話就來了,特別煩。”

  中國礦業大學的小吳,每月父母給她的生活費為2000元。“應該還可以,不買太貴東西的話夠花。”

  不久前,喜歡攝影的小吳看中了一款單反相機,小吳開始通過借貸平臺購買相機。“每個月都攢下一些錢,我想自己慢慢攢錢還,不想伸手找父母要。”小吳説,在向借貸平臺借款後,因為還有信用卡,便過起了拆東墻補西墻的生活,陷入了“還錢、透支、又還錢”的循環中。“有的同學為了還貸款,又向別的貸款平臺貸款,這樣的做法風險就比較大。”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