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宸:金融創新助力“供給側改革”

2016-08-04 14:22:3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許煬

  國際在線互聯網金融頻道: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供給側改革去産能、去“僵屍”的要求,美聯儲的政策轉向,都將給金融發展帶來更大壓力,一方面金融機構要推進轉型,順勢抓住市場機遇;另一方面要加緊構建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以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供給側改革”其實是未來要形成更多的有效供給。從金融手段上,如果不用一些新的金融方式來培育需求,供給側改革恐怕也很難實現。做消費金融,要真正的做到商業可持續,就要通過創新。

  當前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增加了“降低負債比率,調整負債結構”的需求,融資結構也出現了“債務融資資本化,社會融資股權化”的趨勢,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活微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這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

  首先,中央強力推進所謂供給側改革,去産能、去“僵屍”,清理産能過剩的企業。但去産能的一個結果是形成社會問題,另一個結果則是形成金融問題。隨著鋼鐵、水泥等製造行業開始去産能,銀行不良率可能繼續大幅度提高,包括其他投資理財産品都要承受新的代價。

  雖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能為經濟增加不少新動力,但其新增長的動力似乎並不足以彌補傳統下降的部分,特別是一般傳統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等製造業領域,經營困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明顯好轉,從這個角度來看,2016年整個金融業要繼續面臨嚴峻考驗。

  其次,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商業銀行還是證券、保險、互聯網金融等各類金融機構明年可能要繼續苦練內功,真正紮實地提高經營水準,推動金融機構的轉型,真正以市場化為導向,嚴控風險,儘量在“連陰雨”的環境中別讓自己的房屋老漏水,保持平穩增長。加緊構建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以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未來金融領域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比如互聯網泡沫出現急劇性破裂,一些中小銀行可能開始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搭建有效的宏觀審慎監管體系。

  創新確實會給我們帶來風險,但如果能夠有獨立的風險監管和風險管理,並且能夠在高管之間進行非常開放和透明的討論,相信這些風險將能夠得到很好的管理。(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金融創新聯盟秘書長 歐陽宸/供稿 許煬/編輯)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