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續牌8月落定 部分業務將收縮
“續牌本來在7月中下旬就已經批復了,但是27家持有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中有一家沒有通過,需要重新提交資料。”《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首批27家支付機構之一的一位高管處獲悉,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在8月結束裸奔,獲得續牌資格。
由於目前對於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趨嚴,部分機構在支付層面爆發危機,上述高管也表示,在此次續牌過程中,部分牌照的業務將會受到限制。
8月續牌 業務收縮
2011年5月央行下發首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這批牌照到2016年5月結束了第一期的“任務”,但是續牌卻遲遲未有動作,導致包括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易寶支付等在內的27家支付機構處於“無證經營”狀態達3個月。央行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首批續展工作正在進行中,但是卻長時間“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8月份續牌終將迎來落地,伴隨的是監管趨嚴的深度表現——部分牌照業務將收緊。
2011年至今,央行共發放了8批270張支付牌照。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批支付牌照的續牌尚未有實質性動作時,8月份,第二批支付牌照的使用期限也即將到期。
一位在預付卡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之所以會出現續牌拖延,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央行需要借助此次續牌進一步明確監管標準和未來5年的管理方向。“牌照續展要走很多道流程,經轉多個司,而央行的人手有限。”上述高管表示,央行對第一批牌照續展的態度,會為接下來的200多家機構續牌樹立標準,更重要的是昭示著未來五年的管理方向,監管層必然會更加謹慎。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態度比較松,可能會對其他支付機構造成監管趨松的錯覺,而事實上,從目前的現實環境和監管態度來看,毫無疑問是在趨嚴。
第二,在續牌之前,需要算清舊賬。延期發放向外界傳達了即便到了續展期也會更加嚴格審查的態度,不合格、不規範的機構很可能無法續牌。
此前,2016年7月25日,央行針對支付通和銀聯商務分別開出了千萬罰單,堪稱歷史上最嚴罰單。
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十條相關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連續為金融機構提供信息處理支持服務2年以上,或連續為電子商務活動提供信息處理支持服務2年以上;連續盈利2年以上;最近3年內未因利用支付業務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為違法犯罪活動辦理支付業務等受過處罰,則相關機構可具有申請牌照資格,但是自2015年3月份以來,這一閘門便緊緊地關閉了。
閘門關閉更為重要的原因在於支付行業出現了大量的挪用備付金、違法提供支付通道、違規轉包、牌照租借等違法違規現象,造成了金融市場風險的擴大。
2014年起,央行先後公開點名1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存在違規經營事件,其中浙江易士、廣東益民和上海暢購三家主要從事預付卡發卡與受理的三家支付機構因嚴重違規而被吊銷牌照。
自此,預付卡領域成為監管層面重點關注的對象。“預付卡牌照發行160多張,有點超發,必然面臨生存淘汰出局。”對於為何預付卡領域成為“重災區”,一位預付卡支付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商業預付卡轉型升級到行業應用,這是很多單省份預付卡牌照公司的不足,因此會面臨轉型困難。
可以發現,在預付卡之外,“二清機構”(區別於作為“一清機構”的銀行和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二清機構”未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的風險也正被監管層所注意,此前針對銀聯商務以及通聯支付的懲處即是整肅“二清”的具體表現。二清市場實質上形成了“影子”清算機構,大量繞開銀聯轉接,容易出現卷款跑路的違規問題。
4個月之前,央行向支付企業下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將支付機構分為5類11級,對支付機構進行差異化管理,其中D類代表支付購潛在風險較大,E類機構風險隱患嚴重,如果多次出現D類或E類相關情況,央行將採取相應措施直至登出牌照。
市價5億 支付牌照一紙難求
“第三方支付牌照,業務包含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價格5億,居間費5000萬(買方付)。”日前,一則出售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消息在微信上流轉。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如今第三方支付牌照薄薄的一張紙已經是洛陽紙貴。第三方支付牌照僅是統稱,其中具體根據不同可開展業務的許可及地域而給予不同的市場定價。
目前,支付牌照的業務類型共包含,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電視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六類。其中,在移動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的今天,其中三類支付牌照尤為搶手,即移動支付牌照、銀行卡收單牌照以及互聯網支付牌照。
本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線上互聯網支付牌照市場價值已經飆升至4億,線下預付卡發卡與單省份牌照價格約為3000萬。從上述轉讓信息可知,具有移動支付功能的支付牌照市場已經報出5億的高價。
從供給端來看,央行自2011年5月至今共計下發了8批270張第三方支付牌照,除去被央行登出的三張牌照,目前市面剩下267張牌照。而牌照的下發自2015年3月就已停止,截至目前超過16個月沒有下發新的牌照。
本報記者了解到,支付牌照的價格水漲船高並非源於市場供給關係的緊張,恰恰相反,多數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現存的267張牌照遠遠多於市場能夠容納的支付體量。
根據艾瑞諮詢統計,2016第一季度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中,佔比前10%的分別是:支付寶佔比43.3%,財付通佔比20.1%,銀商佔比11.1%,快錢佔比7.0%,中金支付佔比5.1%,匯付天下佔比5.0%,易寶支付佔比3.9%,京東支付佔比1.5%,易付寶佔比1.4%,寶付佔比0.9%。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説,只要有上述十家支付機構的十張牌照就夠了。”某大型綜合金融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支付是一個利潤較薄的行業,不上一定規模根本無法賺錢,正是如此,市場上大量擁有支付牌照嘗試開展支付業務的公司至今仍處虧損狀態。
造成支付牌照價格飆升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還在於大型綜合金融機構概念近幾年噴發,在亟需支付牌照完善金融版圖,形成協同效應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看來,一方面,重新申請牌照,監管層面何時開放新口子尚不得而知。另一方面,申請牌照,重新搭建班子設立一家支付公司成本較高,尤其是時間成本。因此收購牌照是一條“捷徑”。
此前的2012年,京東金融收購網銀在線,獲得支付牌照;2014年底,萬達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68.7%的股權,收穫支付牌照,在收購時快錢方面的數據顯示,2014年交易流水規模超過2萬億元,與超過200家金融機構合作,擁有360萬企業合作夥伴。擁有絕對控股權的萬達全盤接下。
近幾年,按照這一路徑操作進而收穫支付牌照的包括平安、海爾、小米等多家意圖拓展金融版圖的大型機構和企業。
此前,新大陸(000997.SH)于2016年7月16日發佈公告稱,5月26日福建新大陸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與福建新大陸支付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新大陸支付”)簽訂了轉讓協議,以2.97億元轉讓支付公司30%的股份,這一交易價格在7月16日的公告中變更為2.23億元。即便如此,可以發現新大陸支付的市值依然高達約為7.43億元。(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