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收單價改落地 第三方支付急尋轉型
9月6日大限已至。
銀行卡收單市場終於迎來了借貸分離和手續費定價市場化的一天。
“今天看起來,算是平穩過渡了。”一位接近銀聯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幾個月來銀聯、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緊鑼密鼓地忙於商戶換簽、培訓以及新系統的測試對接,如今終於告一段落。
此前的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下稱“557號文”)正式發佈,這份文件的核心要義在於三點:一是發卡行服務費、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網絡服務費由此前的政府定價改為實行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收單服務費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二是發卡行服務費實行借貸差別定價,即“借貸分離”,銀聯網絡服務費向發卡、收單機構雙向收取;三是總體上取消商戶行業分類定價,告別了“MCC”定價的時代,但對超市、大型倉儲式賣場、水電煤氣繳費、加油、交通運輸售票商戶,按照“費率水準保持總體穩定”原則確定優惠費率,優惠期2年;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養老及慈善機構,實行發卡行服務費和網絡服務費全額減免。
從9月6日起,“MCC”定價將走進歷史,根據行業分類界定刷卡手續費費率的年代自此畫上了句號,而借貸分離也終於一錘定音,奠定了支付清算發展史上里程碑的一刻。
而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的轉型和二維碼新勢力的異軍突起也成為了新的行業命題,新一輪挑戰已經擺在眼前。
第三方支付轉型之痛
“我只能説,能換簽的已經全部都換簽了。”一家規模業內居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副總裁告訴經濟觀察報,按照監管以及銀聯的要求,9月6日之前,價改協議換簽率是必須達到100%。因此,就在9月5日,價改前的最後一夜,公司還發送了將近200萬條消息給商戶和代理,告訴大家費率價改限期已到,如果錯過換簽想知道自己新的費率,請聯繫支付機構並補簽協議。“過去幾個月中,業務部門上下在用盡各種辦法宣傳價改事宜,一方面自上而下地推動代理商去落地商戶換簽,另一方面從Pos屏到短信、官網、微信,幾乎所有能想到的渠道全部都被用以通知商戶主動來進行協議換簽,除非POS機具已經完全不用了,否則只要開機就能看到。”上述第三方支付公司副總裁説。
但是他也承認,已經有好幾萬商戶3個月內沒開過機。“許多商戶都有好幾臺POS機,所以棄用的休眠機具其實數量也不小。”
與此相比,也有一些支付機構在換簽過程中採取了更為簡單粗暴的辦法。一位代理商告訴經濟觀察報,樂富就採取了直接一刀切的方式,將所有商戶的費率更換成了0.6%,“有問題就申訴,不申訴就視同接受。”
上述代理商透露,業內甚至存在代理商在價改前行銷“最好用的手刷工具”,聲稱一機四費率不受價改影響,把500的機器炒到2500一台,抓住最後的“紅利期”欺騙商戶。
“現在新一輪的價改才剛剛落地,暫時還看不出什麼,但是短期內,來自商戶的糾紛是肯定存在的,全國上千萬台機具要在幾個月內實現100%的全覆蓋其實是很難的。”上述第三方支付公司副總裁説。
然而,時代洪流大勢所趨,即使存在價改換簽不順利的情況,也只能算是一些小插曲。多位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本次價改落地之後行業環境一定更為清明,但是另一方面心裏也覺得十分“沒底”,因為“真正考驗大家創新能力的時候到了。”
收單市場競爭已經充分飽和,各家支付公司的費率差異到了萬分之零點幾,這種情況下,商戶會挑選品牌,真正比拼服務的時候到了。
“目前的現狀是很少有商戶是認可支付公司的。我敢説市面上99.999%的新商戶在申請POS的時候會主動去找銀行,他們天然覺得應該去銀行開通刷卡服務,而不會想到主動去支付公司申請。”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認為,“銀行既做發卡也做收單,他們可以為商戶提供綜合服務,如存貸款、結算等,收單只是他們業務板塊中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作為增值服務提供給用戶,因此他們給到的收單費率價格之低,許多第三方支付公司是想都不敢想的,根本沒有辦法覆蓋成本。”
不過,銀行只盯大商戶,每個月流水不到一定量級銀行沒有精力來服務。因此小微商戶的長尾市場是第三方支付要集中發力的地方。
另有北京一家支付公司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隨著第三方支付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弭,眼下大部分支付公司集中考慮的出路主要是以下三種:
第一,賣牌照,8月底中匯支付以不到30%的股份完成了9億A輪融資,並計劃在10月啟動B輪融資,“這個案例時間剛好發生在價改落地前後,很難説沒有直接聯繫,相信這樣的案例不會是孤例,接下來可能會陸續發生”;
第二,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代理商身上,加強代理系統的建設,給代理提供各種優惠、圈入更多的代理,增強代理的黏性來吸收規模,“比如給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分潤比例,或機具打折,甚至承諾銀聯追償不需要代理商來承擔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吸收大量商戶之後,代理商要遷走全部商戶是有很高難度的,對支付機構來講,商戶就算留存住了”;
第三種則是把商戶服務做到極致。“這句話是大家都會説的,但是真正會這麼做的機構比例並不高,因為這是一個長期戰略,需要付出資金、心力。但也並不是沒有努力空間。”北京的支付公司人士稱,“可以説儘管收單市場已經發展這麼多年了,但是商戶端的服務一直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尤其是小微商戶。因為流水並不高,可以賺取的手續費不多,機具又多是買斷的,因此後期的維修、諮詢等服務,基本都得不到滿足。”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隨著套碼的消失,MCC“套碼”已經基本告別了歷史舞臺,但解決“套現”卻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長期戰役。風控始終是第三方支付需要嚴陣以待的命題。“套現是剛需。”上述第三方支付人士直言不諱,“對許多人而言,急需資金的時候,資金成本漲到0.6%也還是要套,事實上比起民間借貸而言,無論是到賬速度還是利率價格,手刷套現都要快得多。”
二維碼瘋狂
許多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代理商正瘋狂涌向二維碼領域。同時,儘管尚未有權威數據披露,但多位代理商接受經濟觀察報均表示,可以感受到二維碼刷卡交易在集中爆發。
一位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表示,二維碼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幾乎已成為行業共識。
需要承認的是,從支付體驗的角度而言,二維碼支付比信用卡刷卡流暢得多,支付便捷。據了解,二維碼支付分為主掃和被掃,前者為消費者主動掃描商家二維碼進行價款支付,後者則需要消費者打開二維碼,商家用掃碼槍對其進行掃描扣取價款。很顯然,被掃需要硬體入場,普及成本更高,相較而言,主掃模式則不需要任何終端,幾近零門檻。“微信支付或支付寶都是千分之六的手續費。”一代理商告訴經濟觀察報,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價改是重新瓜分市場的契機,但對代理商而言,代理業務並不存在排他性,許多代理商的做法是既做大POS代理,也做二維碼代理。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眼下不少代理商在商戶推廣二維碼的做法是,將二維碼視作大POS的補充,一方面贈送給商戶,作為收款方式的補充,另一方面,用積分、優惠券等方式加強C端用戶的黏性。“但是這種福利得成為二維碼商戶時才可以享受到,通過這種方式就將商戶和用戶兩頭都圈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重要的行業參與者,銀聯也並不避諱分羹二維碼支付的想法,並一直在積極參與標準制定的探討。接近銀聯人士稱,與各方合作夥伴達成共識之後該標準會正式推出。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二維碼的山頭一早已被微信和支付寶攻佔,在競爭對手已然坐擁億萬級別用戶的當下,即使參與到標準制定環節,恐怕也難以挽回頹勢。“即使是銀行,也不是所有銀行都願意使用銀聯標準來進行二維碼鋪設。”該人士表示。
當然,博弈仍在進行中,一切仍需拭目以待。
和大多數線下收單機構一樣,二維碼所瞄準的客群也同樣集中在小微商戶,這部分市場單個而言交易金額不大,費率敏感性沒有那麼高,但是因為交易頻次高,且商戶數量龐大,整體交易金額驚人。
“當然,現在二維碼發展也依然處於探索階段。”接近央行人士補充,“在二維碼橫空出世之前,線上線下的收費方式、費率制定、風險審核都是隔離的,線下管理要比線上管理複雜得多,二維碼的管理方式管理標準到底怎麼確立?要不要屬地化管理?微信或者支付寶相當於一個發卡行,每一個賬號到底要不要像銀行卡一樣被納入監管?儘管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都在努力落實實名制,但向陌生人付款還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也就是説無論是套現,還是洗錢都存在操作空間,如何規避?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尚且存在探討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