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都開始推電子渠道免費轉賬,支付寶、微信為何反著走?

2016-09-13 09:01:34|來源:澎湃新聞網|編輯:許煬

  大家享受了多年的支付賬戶免費跨行轉賬這塊蛋糕,或許再也吃不到了。

  繼今年3月1日起微信開始向用戶收取提現手續費後,支付寶9月12日也宣佈加入收費陣營: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寶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個人用戶每人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相比微信支付終身累計1000元內提現免收,支付寶的額度多了不少。

  儘管微信和支付寶都沒有直接説轉賬要收手續費,但以支付寶為例,提現收費意味著以後通過手機支付寶轉賬到銀行卡的規則將變成:已通過實名認證的用戶每人終身2萬的免費額度用完後,超過金額按照0.1%收費,最低0.1元/筆。而非實名賬戶則無基礎免費額度,全部收費。

  按照易觀公佈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6年第1季度》報告,支付寶和財付通的市場份額分別是63.41%和23.03%,換句話説,佔據了移動支付接近90%市場份額的兩大巨頭的提現收費決定,意味著通過第三方支付實現的轉賬免費時代即將終結。

  而在硬幣的另一端,之前被第三方支付分食蛋糕的銀行,紛紛抱團打起了免費牌。

  今年2月,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商業銀行決定陸續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轉賬、匯款業務,無論是跨行還是異地都免收手續費。

  今年7月,全國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在7月宣佈發起設立“商業銀行網絡金融聯盟”:決定對手機銀行、個人網銀等電子渠道跨行轉賬免收手續費。

  銀行都不收費了,支付寶、微信為什麼要選擇反方向走?

  兩大巨頭給出的公開解釋,幾乎如出一轍。支付寶給出的收費的原因是“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調整提現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

  而今年2月,率先收費的微信給出的收費理由則是:提現收費並非微信支付追求營收之舉,而是用於支付銀行收取的手續費。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CEO馬化騰就曾表示,基於微信支付的每一筆交易,只要從銀行卡扣款,不論金額大小,銀行都要向微信支付收取交易手續費。“其實大家不知道,銀行的錢離開銀行的體系,進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賬戶,其實都是要收費,轉賬的手續費大約在千分之一左右。”

  隨著微信支付用戶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我跟大家坦白,這個成本現在一個月超過3億,最恐怖的是還在高速增長。”馬化騰表示。

  所以,這也不怪微信早早就打起了通過收費覆蓋成本的算盤。

  早在去年10月,微信支付就曾修改過轉賬手續費規則:使用微信轉賬、面對面付款,每個自然月每人(即每個身份證)可享受共兩萬元的免費額度,超出的部分按0.1%向付款方收取手續費,收款不影響。只是在今年3月改為對提現收費。

  在支付賬戶免費跨行轉賬宣告結束的背後,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並不意外:從去年央行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開始,監管部門讓第三方支付機構回歸小額、便捷的初衷,不能銀行化,不能銀聯化的意圖早已十分明確。

  在去年12月發佈的網絡支付新規中,雖然沒有對支付機構辦理銀行賬戶與銀行賬戶之間的轉賬業務進行額外限制,而是由支付機構、銀行和客戶以市場化原則自主協商開展此類業務,但為加強支付賬戶轉賬業務的風險管理,央行還是提出了具體要求:原則上支付賬戶餘額僅可回提至客戶本人銀行卡;綜合評級較高且實名制落實較好的支付機構可以擴充支付賬戶轉賬功能,支付賬戶餘額可以回提至他人銀行卡,他人銀行卡也可向支付賬戶充值。

  “對支付寶和微信來説,用戶積累的階段已經基本過去了,監管一方面不希望支付賬戶沉澱大量客戶資金,避免帶來資金流動性管理壓力以及跨市場交易風險,同時,監管也在反復強調第三方支付的定位是小額便民、服務於電子商務,成本擺在那早晚要收費,那肯定是選擇對消費者影響不大的提現環節,畢竟,支付賬戶代替銀行賬戶完成跨行轉賬,也不是監管希望看到的。”一位第三方支付資深人士如是説。(陳月石)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