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平臺退出不斷 轉型未必完成自救

2016-10-10 10:23:46|來源:新浪科技|編輯:許煬

  9月底,又一家校園貸平臺宣佈進軍消費金融領域。問題頻發的校園貸為求生存正在忙著轉型,而消費金融成了首選。

  “轉型也不是容易的事,當前標準化、通用模式的消費金融市場已變成紅海。”業內人士如是説。

  現在的校園貸平臺正處於死衚同裏:一邊是他們了然于胸的學生市場;另一邊則是監管和輿論的雙重壓力。是去還是留?對於平臺來説是個糾結的問題。

  平臺退出不斷

  從最初的“惡意註冊”、“高額罰息”到後面的“暴力催收”、“裸條借貸”,極端事件頻發,校園貸自然而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最終的結果便是引來監管層面出手整治,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相關政策不斷,使得校園貸平臺的日子並不好過。

校園貸平臺退出不斷 轉型未必完成自救

部分平臺情況

  繼9月5日,趣店宣佈退出校園分期市場之後;9月27日,名校貸也宣佈進軍白領市場。

  名校貸CEO曾慶輝表示,目前校園貸市場魚龍混雜,再加上資本大量入場後造成很多學生過度借貸,因此這一市場需要冷卻。並稱目前名校貸沒有停止校園業務,但未來會逐步降低校園內群體的比例,更多地服務白領人群。“如果監管層有要求,甚至會停止校園貸業務”。

校園貸平臺退出不斷 轉型未必完成自救

通知截圖

  一張疑似《佰仟金融關於全面下線學生分期産品的通知》截圖流出,通知稱自9月14日起佰仟金融將正式下線所有分期産品,重新開放的時間另行通知。對此,佰仟金融對新浪科技回應道,“我們沒有校園分期,我們是消費金融服務公司。”

  在這之前,分期樂、優分期等平臺都有相關舉措。

  其中,優分期于8月份成立了和創金服集團,聚焦小額信貸平臺主業務。在此之前,優分期曾計劃曲線上市,但最終因股權購買方提出終止而折戟。

  分期樂則於今年上半年宣佈將開展白領和藍領業務;針對後續地方出臺的通知、規範,分期樂表示平臺目前在做合規調整。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學生貸款以消費分期為主,存在著利率過高、多重負債嚴重、暴力催收等問題。未來,隨著競爭的加劇、社會的關注、監管的趨嚴以及行業規範的逐步落地,校園貸的平臺數量會減少,也會迫使一些平臺進行轉型。

  轉型亦難自救

  擺在校園貸平臺面前的路非常窄,轉型是其中一條。“但轉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小微信貸機構管理及風控專家嵇少峰對新浪科技表示。“因為能轉的方向少之又少,無非是消費信貸,但消費信貸市場飽和度也很高、競爭也非常激烈,因此轉型也是很難實現的。”

  曾經以校園業務切入分期市場的趣店也已告別校園分期市場,轉做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費金融業務;校園市場份額較大的分期樂則把服務人群擴大到了白領、藍領;名校貸亦進軍白領市場。

  不難發現,曾經在校園分期業務上爭得你死我活的平臺,現在則將戰火引向到了其他消費金融領域。正如嵇少峰所説,消費信貸市場的飽和度非常之高,轉型能否完成自救尚不得而知。

  多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校園貸本身是一種金融工具,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但前提是要正確引導大學生消費;而且國家的政策也並非一刀切,而是對平臺更加規範化的約束。因此,平臺大可不必急於轉型,做好現有的業務,規範發展才是當務之急。

  對於校園貸平臺適合轉型的方向,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認為,可以隨著畢業生的發展軌跡進行轉型,比如目標客戶為剛畢業沒多久的學生、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這樣也能有效地控制平臺成本。

  規定恐成“空文”

  今年以來,校園貸風險逐漸顯現,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也加強了對校園貸市場的監管和風險規範。

  4月,教育部聯合銀監會發佈《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8月,銀監會發文強調採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要求對校園貸進行整治。

  上述規定和辦法發佈至今,校園貸極端事件仍時有發生。對此,新華社近日發文,稱校園貸之亂已經不是要求“公示相關利率收費”、“加強貸款資格審查”就夠的。解決亂象,不僅要針對現有的相關辦法和亂象,出臺更加具體的、操作性更強的配套細則,還要嚴格執行,讓舉措辦法落實到位,防止管理規定淪為“一紙空文”。

  除此之外,地方上的自律性法規也相繼頒布。

  8月5日,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牽頭發起成立“上海校園貸綠色聯盟”,並提出“五要五不”規則;8月21日,重慶市金融辦、銀監局、教委聯合發佈關於重慶市校園網貸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的通知,對校園網貸列出“八個不得”的負面清單;8月30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於規範深圳市校園網絡借貸業務的通知》,對校園貸進行規範;9月初,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了關於校園貸的“八項不得”。

  儘管有如此之多的規定約束,校園貸的風波還是不斷。近一段時間,“裸貸”愈演愈烈,多地高校多達百名女生深陷其中,有的學生甚至被迫賣身還債。

  “目前盲目做消費貸,特別是高息的消費貸,本質上是一種欺詐。利用學生對信貸産品的不了解,誘導學生從事高消費活動。絕大部分信貸機構都是沒有道德感的。因此,短期內對校園貸業務還是要嚴格管制的。”嵇少峰對新浪科技表示。(徐利)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