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投顧火熱背後存監管難題
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逐漸隨著Fintech的浪潮展開新一輪的升級,智慧投顧迎來風口。但是智慧投顧的發展並不成熟,同時因為監管比較模糊埋藏了經營風險。統計顯示,目前,宣稱具有或者正在研發“數字化資産配置”或“智慧投顧”産品,以及有類似性質産品的互聯網理財平臺已經超過20家。如平安一賬通、京東金融、螞蟻聚寶、璇璣、彌財、藍海財富、宜信投米等都在開展相關業務。
不過,雖然數字化資産配置正火熱,但也存在一些渾水摸魚的現象。由清華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與璇璣聯合發佈的《數字化資産配置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目前,由於對數字化資産配置業務的監管比較模糊,部分企業打著數字化資産配置旗號,突破了原有監管體系,帶來了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數字化資産配置業務需要監管儘早介入,提前避免和防範風險,以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
數字化資産配置是數字化投資的一種,俗稱智慧投顧。《報告》認為,從本質上看,數字化資産配置並未超出傳統證券投資顧問的範疇,因此,可以考慮在現有證券投資諮詢和資産管理的相關法律規則之下,儘快建立數字化資産配置行業演算法模型、客戶投資組合以及防範利益衝突的行業標準。
對於行業的監管問題,百度公司副總裁張旭陽表示,今年上半年開始,互聯網金融進入整頓期。互聯網金融未來有三個導向要加以確立,第一個是能力匹配,第二個是信息透明,第三個是個人數據保護。張旭陽表示,未來要改變所謂投資適合度的門檻和定義,並不是100萬元、300萬元就是好的投資,如果都集中在一個平臺上,即使有300萬元的投資也是比較低的投資,這是開放投資配比,這方面需要監管者共同探討。
在博時基金總裁江向陽看來,大資管現在的格局是跨越了不同的監管部門,所以還是要解決監管問題。監管所有導向應該是促進技術的發展,降低整個經濟成本,這是一個基本準繩。因為有效的規則體系是一個市場有效率的保障。所以作為業界人士,希望有一個透明、明確、有效的監管規則,不至於造成扭曲的規則體系。
作為傳統金融業人士,中國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孔慶龍提到,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講,監管上特別需要去推動,要把大資管領域的一些曾經已經提出來的監管創新理念去落地,比如説堅持做好客戶適當性管理。前段時間銀監會出臺管理辦法,但是還沒有真正推出來,這就説明監管部門有很多顧慮,可能涉及到銀行的系統風險問題。
“監管要去適應,一定要去擁抱科技變化的趨勢。比如説過去在很多産品的準入和銷售上,從産品風險等級的角度考慮,很多時候是不允許在網上銷售的。但實際上金融科技發展到現在,已經有相當多業態公司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監管要擁抱這種趨勢。不過,實際上,這麼多年來,監管在科技上還是開明的,只要作為商業機構來講,自己把流程設計好,可能有很多東西跟監管部門不能一致,只有在科技進步上監管是要遵從科技的發展趨勢的。”孔慶龍進一步補充道。
對於監管的具體模式,上述《報告》並不贊同發放相關“金融牌照”的監管模式,而是建議採取行業協會備案管理,相關市場從業機構可向中國證券業協會或者中國基金業協會提出備案申請,採納“寬進嚴出”的管理理念,促進行業規範發展。(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劉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