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卡電子交易風險不容小覷
62歲的王大爺是北京市海淀區一名資深集郵愛好者。多年的集郵經歷,讓他對北京馬甸郵幣卡交易市場産生深厚的感情。與王大爺不同,剛剛開始進入這一收藏領域的小王雖然也癡迷郵幣卡交易,但他看重的不是這一投資品種的文化價值,而是郵幣卡的炒作潛質。
在近期的郵幣卡交易和收藏中,像老王這樣的注重收藏交易者有之,像小王這樣純粹看重炒作的參與者則更多。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隨著郵幣卡電子交易市場的出現,沉寂許久的郵幣卡市場重新火爆起來,一些投資者甚至期望在郵幣卡炒作中一夜暴富。
郵幣卡是郵票、錢幣和電話卡等收藏品的統稱,具體來説,“郵”指集郵品,即郵票、小本票、郵資明信片、郵資信封、首日封和印花稅票等。“幣”則包括流通幣、貴金屬幣、非貴金屬幣等,也可分為國內幣和國外幣。
2013年10月,南京文化藝術産權交易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誕生。約一年後,上海郵幣卡交易中心2014年9月正式上線。2015年6月,中國藝交所郵幣卡交易中心線上平臺誕生,成為目前唯一一家獲中國證監會批准的“中國”字號藝術品現貨交易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有30余家文交所開展了郵幣卡交易業務,年交易額超過250億元,註冊用戶達數十萬。
據一些文交所宣傳,這種新的模式利用互聯網交易,交易門檻較低,打破了郵幣卡交易的地域限制,具備簡單、方便等特點。交易者想要進入線上郵幣卡交易平臺只需進行在線平臺註冊、中心審核、開通銀行網銀轉賬等三步即可交易。郵幣卡電子盤上的藏品都是現貨交易,投資者購買電子郵幣卡後可選擇繼續交易,也可提取現貨。此外,郵幣卡電子盤實行T+0交易模式,當天買入即可賣出,並可多次買賣。
這樣的交易模式引發一些爭議。支持者認為,這一模式有利於繁榮市場,在創新傳統郵幣卡安全交易方面有貢獻。如果純粹利用網上購買郵票,雖然方便郵寄,但産品真偽難辨。若選擇郵票拍賣交易,手續費較高,一枚價值1萬元的郵票,拍賣公司一般要掙30%的差價。在安全性方面,若採用電子交易模式,郵幣卡所有人可向交易中心發起託管申請,中心安排專家現場鑒定,再將藏品轉入庫房,實現藏品在電子盤交易平臺上市交易。另外,對於意在投資的交易者來説,這些貨物不需要提貨,繼續放在市場中買賣,通過交易獲得收益。
反對這一交易模式的人也不少。有專家認為,這樣的郵幣卡交易有些類似前幾年火爆一時的類證券交易,風險很大。郵幣卡與股票不同,股票背後是上市公司的業績,而郵幣卡本身不會盈利,也不存在業績和基本面市場行情的支撐,幾乎完全依靠價值發現、供求關係的平衡,以及資金參與情況來決定價格走勢。
業內專家提醒,郵幣卡電子交易的法律關係分別由藏品委託人與交易平臺、交易平臺與藏品賣家之間構成,平臺僅收取仲介佣金,實際上承擔的責任非常有限。從交易和監管機制看,其競價機制源於拍賣,各地文交所的郵幣卡電子盤實際上不受證監會的直接監管,也沒有受到太多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制約,在此情況下,交易機制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鑽空子。
郵幣卡電子盤市場更大的潛在風險是信息的不透明。電子交易市場大多屬於地方交易市場,實際上是相對封閉型的電子交易平臺,不懂郵幣卡收藏的投資人,一般無從把握相關郵幣卡真正價值所在。在內部封閉型平臺炒作之下,一些品種價格被拉升至市場價格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比如,南京文交所的三輪虎大版特種郵票上市價300多元,在實體店價格只有700元的情況下,電子盤價格一度飆升到5萬多元,價格已大幅偏離實際價值。還有極個別交易所管理不規範,存在嚴重投機和價格操縱行為,甚至個別交易所股東直接參與買賣,或者發生管理人員侵吞客戶資金等行為。
一位曾參與郵幣卡電子盤交易的投資者告訴記者,他曾經將早年幾元錢收藏的郵資封片送到南京文交所,每片最高漲到680元。“目前市場裏很多商家都參與郵幣卡電子盤交易,有的商家實現了一夜暴富,有的投資者則慘遭腰斬”。經過20多年的收藏,他認為,電子盤交易模式的確對激活郵幣卡市場有益,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投資風險,投資者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規的平臺進行交易。(小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