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菜場遇上互聯網:非接觸式小額支付前景看好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金融支付領域的發展,在一些大中城市,普通市民在菜市場買菜也能使用非接觸式銀行卡免密支付,不用擔心找零、不用擔心假幣,還能提供市場交易大數據。針對這一現象,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表示,自己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對比發現,中國在移動互聯網和信息化支付方面是走在世界前沿的。
11月5日,在一場有關智慧金融的頭腦風暴活動中,匯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主席范智廉和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當菜場遇上互聯網,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針對中國人買菜刷卡這一現象,范智廉稱,非接觸式免密支付已經出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不用帶現金以及很多硬幣,這樣就不會被偷或者遺失,十分便捷,而且對於老年人來説,免密支付也可以省去很多麻煩,因此在這種非接觸式的卡在英國也廣受歡迎。
近兩年來,英國非接觸式支付方式快速發展,根據巴克萊銀行報告顯示,2016年,英國非接觸式支付規模相比于去年增長了150%,交易次數也上升了134%。
然而英國民眾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尤為看重,因此他們不願意在除銀行以外的金融服務平臺上登記留存個人信息,這也導致在英國除銀行以外的線上支付平臺發展緩慢。
據統計,UK based Maestro、Solo cards等借記卡主導了英國一大半的線上支付市場,去年英國有45%的網購訂單通過借記卡完成支付,然後就是電子錢包、信用卡及銀行轉賬等其他流行的支付方式。
“金融技術目前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銀行和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可以從客戶方面獲取很多信息,使信息不對稱被打破,也使金融體系服務商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客戶,從而為客戶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范智廉稱。
在英國,有一些金融服務公司會通過分析客戶的刷卡數據,從而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在客戶當月超額支出的情況下,提醒客戶並給予合理理財的建議。
范智廉同時表達了對互聯網安全問題的擔憂,他表示,在英國,對銀行來説,信用和身份識別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服務機構可以收集客戶,但不能以任何理由進行商業共享。對於未來,他認為,可以採用指紋識別技術解決對支付安全和技術漏洞的擔憂。
葛華勇非常贊同范智廉對於互聯網安全的觀點。他説,銀行和金融機構在適應互聯網發展的同時,也必須關注安全問題,因為支付是把一些資金安全快捷地由甲方轉移到乙方,今年來,銀聯在安全方面投入很多,比如已經將所有的銀聯卡更換為晶片卡,並不再發售磁條卡。同時,目前通過互聯網的每一筆支付,銀聯都會通過發送短信或微信驗證碼的方式進行多方的身份驗證。
針對小額低端的支付問題,范智廉也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認為,小額支付是一項低利潤的業務,但其效率很高,英國各家銀行和技術公司目前已攜手佔領了這一領域。對於中低層收入群體來説,小額支付能夠使他們享受到之前無法享受的優質金融服務,而對於商戶來説,也有利於普惠金融的發展。
范智廉還透露,英國正在將互聯網金融拓展到支付以外的更多領域。未來,互聯網技術還將應用於小額短期信貸以及商業融資等領域。(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