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把脈互聯網金融 野蠻時代或已結束

2016-01-13 09:49:03|來源:北京商報|編輯:曲金娜

  e租寶等平臺負面消息頻發,互聯網金融相關監管細則逐步落地,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成為業界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還沒有完全進入監管期,而處於過渡期,有了明確的規則,但配套實施辦法及相關準備還沒有完全做好。”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提到,行業的發展目前主要還是技術創新,實際上探索制度創新來保障金融持續健康發展更為重要。

  民生電商執行董事、副總裁梁笛認為,網貸監管徵求意見稿及第三方支付管理辦法等的公佈,意味著野蠻生長的“發燒”時代已經過去,下一個時代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底線監管、負面清單監管。

  “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轉捩點,這主要是因為外部的監管政策和金融環境的變化。”民生電商首席風險官、副總裁蘆勝紅稱,這個轉折將給行業帶來一些重要影響:回歸金融的道德本質——恪守信用;回歸金融的管理本質——風險管控;國民需要補一堂大課——理性選擇、風險自擔,沒有投資風險自擔的環境,金融業的發展將會很艱難;創造條件讓投資人自主決策,更加透明。

  在互聯網金融的細分行業中,網絡借貸無疑是發展較快的,艾瑞諮詢集團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分析師曹軍波認為,網貸今年會加速整合,從數千家逐步變成數百家,“行業在迅速變革,業務模式也不斷創新,經驗的積累與快速調整就顯得很重要”。

  在行業轉折的當下,如何搭建和保持商業模式的良性運轉?

  “互聯網金融需要把投資方、融資方"連"起來,形成完整的閉環,各參與者均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才能實現商業模式的可持續、良性運轉。”民生電商副總裁、第三方支付業務負責人張清明稱,場景對互聯網金融至關重要,而第三方支付是串起這些場景的基礎設施,任何支付形態或模式、服務都需要做到效率、安全、體驗的有機統一和均衡。

  張清明認為,企業經營是馬拉松長跑,可持續的口碑是核心競爭力,需要時刻關注包括聲譽風險在內的各種風險的控制,行業在告別野蠻生長、擁抱監管的過程中,堅決不能觸碰紅線,而且要選擇與重視聲譽的企業合作。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