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新江湖與新格局

2016-12-19 09:23:35|來源:北京商報|編輯:許煬

  今年,對第三方支付行業來講,是風雲突變的一年。監管文件密集下發、牌照發放收緊,使得賣牌照成為小型支付機構最後的退路。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借收購牌照進行佈局,此外,銀聯、銀行、手機廠商等也開始發力移動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的“雙寡頭”格局生變,第三方支付行業正在步入新的江湖。

  銀聯的反擊:小支付機構做戰友

  伴隨著移動支付市場蛋糕的不斷增大,傳統金融機構再也無法坐視不理,從去年開始,中國銀聯以及多家銀行紛紛入局,欲在第三方支付行業分一杯羹。

  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隊”銀聯攜銀行聯手蘋果支付、三星支付推“雲閃付”,展開反攻。對此,分析人士表示,由於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掃碼派”佔絕對優勢,銀聯即使聯合蘋果支付以及三星支付,要想撼動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移動支付份額,可能也有較大難度。

  事實上,“雲閃付”並沒有幫助銀聯打開局面。今年,銀聯又發起第二輪反擊。今年12月12日,銀聯發佈“二維碼支付標準”,該標準特色在於採取“四方模式”,並且銀聯還打算聯手中小第三方支付機構挺進二維碼支付市場。銀聯視其為“聯合成員機構推廣與應用二維碼支付的第一步”。

  對於中國銀聯的佈局,易觀分析師王蓬博認為,銀聯推出二維碼支付標準,為下一步銀聯及銀行設計和開發二維碼産品提供了安全相關的標準依據,從而為實現跨機構之間銀行卡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銀聯的二維碼支付標準不是行業標準、監管標準,是一種企業行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會不會買單,由市場決定,是企業行為、市場行為。在董希淼看來,中小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強大攻勢下,生存不易,因此會採用中國銀聯的二維碼支付標準。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看來,從未來發展看,統一的標準對於中小支付機構是利好,而交易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了交易信息在發卡行的沉澱,也更容易得到銀行的支持。所以,不難預測,銀聯的二維碼支付標准將在短期內迅速俘獲一批中小支付機構,在各方的推動下,應該能夠快速打開局面。

  寡頭:支付寶與微信地位恐生變

  隨著銀聯加入移動支付的戰局,支付寶、微信支付的“雙寡頭”局面恐將生變。

  薛洪言透露,目前第三方支付企業能夠盈利的是極少數,行業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平衡市場利益分配機制,同時加速推動行業的並購整合,使得行業商業模式本身可盈利、可持續。

  上述支付行業人士表示,許多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賣掉自己手中的牌照變現其實是非常明智的。伴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增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業務範圍也將不斷收緊,今後主動申請終止支付業務的第三方牌照擁有者也許會越來越多,未來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也註定將是巨頭的天下。

  薛洪言也表示,銀行和銀聯加入掃碼付的佈局後,可以快速彌補其在線下小額支付場景中的缺失,提升客戶黏性,同時也有助於鞏固其在大額支付場景中的優勢。可以預期,第三方支付在線下支付場景中步步緊逼的態勢有望放緩,甚至不排除銀行或銀聯依靠掃碼付在局部市場中暫時扳回一局的可能性。

  對於一些有意轉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薛洪言建議,從目前大資本頻頻並購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趨勢來看,支付業務與理財、借貸等其他持牌金融機構聯姻或作為基礎性功能整體併入大的互聯網金融集團是比較可行的選擇之一,支付業務本身不盈利,但可通過理財、借貸等業務實現集團的整體盈利。當然,前提是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和客戶權益保障機制,清晰界定各方的權利義務關係。

  小機構:高價賣牌為生

  高價賣牌照求變現成為今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普遍現象。而這種現象背後,折射出小型支付機構艱難的生存境地以及行業加速分化的態勢。

  事實上,今年第三方支付企業頻頻被上市公司、互聯網企業收購,且收購價格也屢創新高。例如,唯品會4億元收購浙江貝付、美的集團出資3億元收購神州通、恒大集團5.7億元收購集付通、美團10億元全資收購錢袋寶。

  日前,北京潤京主動申請終止支付業務,已獲央行批復,這也成為首家主動申請終止支付業務的企業,自從2015年初登出第一家支付牌照以來,這已經是央行登出的第四家支付牌照。

  對此,網貸之家首席分析師馬駿認為,隨著監管的加強,未來小規模的無牌公司,或是有牌濫用的公司將逐漸被治理。同時,第三方支付領域的壟斷在加強,已經成為寡頭的公司會越來越強,想創新的小公司能博弈的空間會被擠壓得越來越少,這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行業會越來越規範,普通用戶的權益更加能得到保障。他表示,2016年移動支付市場規模擴大,近場支付逐步完善並走熱。各支付機構將注重消費場景細分領域的挖掘,同時隨著合規性要求的提高,監管層對違規第三方機構查處力度加強,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步回歸支付本身。

  ■ 被處罰成“主打”

  今年4月,監管層連續發了5個文件來整治支付行業亂象。為了防控風險,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連續下發了兩個文件,除此之外,央行在4月也給第三方支付機構下發了兩個文件,包括《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和《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其中分類評級辦法將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分類評級。

  更為重要的是,在此次全國掀起的非法集資整治活動中,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在整治範圍內。4月14日,14部委聯合印發《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7月以來,第三方支付行業大事頻發。包括央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自7月1日正式執行;7月末,央行原則上通過成立網聯平臺整體方案的框架,計劃今年底建成。建成後,所有第三方支付都將通過網聯平臺進行;8月初,央行主管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完成二維碼支付業務規範的制定,正向會員機構徵求意見;8月12日,首批27家支付機構均得到續展,但部分機構的部分業務有所調整。

  今年以來,監管層不僅頻繁下發監管文件,還對部分支付機構採取了鉅額罰單的“酷刑”。自今年1-10月以來,被央行開過罰單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已有25家。

  一位支付行業資深分析人士指出,監管層連續發文整治,有利於行業的規範和發展,並不是為了打壓這個行業,對於一些比較規範的機構,並不會認為是難關。雖然第一批支付牌照很快就將到期,但是對於一些排名靠前的機構,他們爭取牌照很容易,很多業務都是跟著監管層的步伐走,不規範的小平臺確實需要好好注意。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