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支付入華 第三方支付行業或三足鼎立

2016-02-24 11:19:2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許煬

  國際在線互聯網金融頻道消息(記者 許煬):2月18日,果粉們期盼已久的Apple Pay正式登陸中國,引發行業熱議。有人説,蘋果支付將會徹底顛覆支付行業,成為行業霸主;也有人表示,支付寶、微信支付將不會受太大影響。

  首秀數據:每筆交易均額為101元

  先不談這些,讓我們先看一組數據。蘋果支付入華的第二天,銀聯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就在其微信公眾號裏公佈了Apple Pay在華上線第一天的表現。數據表明,蘋果支付入華第一天有22%的用戶在交易時遇到了失敗,95%的交易失敗的原因都是密碼錯誤,而成功支付的用戶的每筆交易均額為101元。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支付入華首秀當天,消費金額以小額為主,10元以下的交易數佔了總交易數53%,可以看出,一半的蘋果支付的新用戶還處於嘗鮮的狀態,出於安全等因素未有大額的支付行為。數據還表明,80後用戶成為蘋果支付的主力軍,貢獻了64%的交易量,而7%的90後用戶貢獻了18%的交易量,看來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們對新生事物接受速度更快。

  看了以上數據,或許有人疑問,這不溫不火的表現是否預示著蘋果支付在華的遠景並不理想呢?筆者對此並不這麼認為。首先,大多數蘋果手機的用戶對蘋果支付還處於觀望狀態;其次,即使是已經綁定銀行卡的用戶更多的也只是進行嘗鮮,體驗下蘋果支付的功能而已。因此,銀聯數據出品的蘋果支付首日數據的參考意義不大,從長遠來看,筆者還是十分看好蘋果支付在華未來的遠景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有過幾個重要發展階段,最早是支付寶一家獨大,後來半路殺出個微信支付,而蘋果支付到現在才入場是否已經晚了呢?

  行業回顧:微信與支付寶之爭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之爭。第三方支付市場最早是支付寶一家獨大,憑藉著淘寶這一擁有海量用戶的電商平臺,幾乎所有有過網購經歷的網民們都有著自己的支付寶賬號,加上移動端轉賬沒有手續費,支付寶迅速積累了大量初期用戶。這個時候,幾乎沒有人認為能有第二家支付公司可以挑戰支付寶的地位。但是,這件不可能的事情,微信做到了。微信支付剛推出時,也遭遇了很多的質疑,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微信支付將只是陪太子讀書。然而,隨著一場耗費十多億的全國範圍內的計程車出行大補貼之戰,微信支付收穫了大量的用戶。隨後,微商的崛起以及依託社交這一支付寶沒有的屬性,微信支付成功突圍,第三方支付行業形成“二龍爭珠”的局面。而隨後,紅包功能的上線更是讓微信支付大有趕超支付寶之勢,這才有了猴年春晚,支付寶大玩“集五福”、“咻一咻”力圖收割關係鏈反攻微信這件事。

  蘋果支付:發展靠的是閉環生態

  微信突圍支付寶的核心競爭力是其強大的社交屬性,加上微信團隊深諳用戶心理以及一場“補貼大戰”,那麼説回到Apple Pay,蘋果支付要想在支付行業分一杯羹甚至是與支付寶、微信三足鼎立依靠的是什麼呢?筆者認為,蘋果依靠的是其強大的閉環生態。蘋果的産品中,目前最受歡迎的要數蘋果手機了,而蘋果手機也成為了手機行業的風向標,這正是由於蘋果的閉環生態決定的。當蘋果手機首次在iPhone 5s上推出指紋識別後,我們發現之後所有的手機公司推出的旗艦機都標配上了指紋識別。同樣的道理,當Apple Pay在中國上線後,中國數量龐大的蘋果手機用戶的強烈需求將倒逼處於支付場景的商家不得不支持蘋果支付,支付場景一旦成熟,比拼的就是用戶基數和産品的體驗了。

  用戶基數上,和支付寶、微信相比,蘋果支付用戶數將處於劣勢,未來是否會擴大還要看其硬體産品在華的市場份額能否持續增長。但是在産品體驗上,如果蘋果支付的中國團隊能把蘋果支付本土化做好,將給支付寶、微信帶來極大的挑戰。原因在於,由於iPhone的系統i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加上蘋果支付用的是指紋識別加NFC近場支付技術,因此從安全性上來説,要好過在安卓手機上使用支付寶和微信錢包。另外,封閉的系統使得整個支付體驗都在蘋果公司的掌控之中,而這是支付寶和微信做不到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支付寶目前有指紋登陸的功能,但是這個功能如果手機不支持指紋識別則無法使用,支付寶對終端造成不了任何影響。但是,蘋果就不同,蘋果支付只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而新出的蘋果手機都支持指紋識別,即使用戶手裏的舊款蘋果手機無法支持,但是蘋果手機的高黏性使得其下一部手機極大可能還是iPhone,這使得蘋果支付在體驗上軟體、硬體的統一有了可能。還記得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是怎麼被蘋果幹掉的嗎?正是因為技術的革新以及統一的軟硬體體驗。因此,如果蘋果支付能夠把軟硬體體驗的統一做到完美,第三方支付市場三足鼎立將指日可待。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