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火爆中迎來“合規元年”

2016-03-27 20:56:56|來源:新華網|編輯:許煬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3月25日成立,草根中蓬勃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終於有了全國性的自律組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正在加速落實。

  從號稱“互聯網金融元年”的2013年開始,人們普遍享受著互聯網金融的風生水起,也眼見著其中的泥沙俱下。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互聯網金融在充分發揮互聯網特色的同時,金融風險也在集聚。隨著全方位監管逐步到位,互聯網金融正迎來“合規元年”。

  異常火爆 火爆“異常”

  火爆,異常的火爆。恐怕沒有別的詞更能形容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蓬勃態勢。

  猴年除夕當日,微信紅包參與人數達4.2億人,收發總量超過80億個;春晚幾小時內,超過1億人通過支付寶“咻”走8億元紅包。

  如此“紅包雨”,靠的正是互聯網支付幾何級速度的普及。不僅如此,各種互聯網理財産品也發展神速。僅一個餘額寶,短短兩年半時間,用戶數已佔到全國人口的近五分之一,資金餘額已與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款數量相當。

  而P2P網貸的交易規模連續以3倍左右的速度增長,從2013年的1000億元出頭飆升至2015年的近1萬億元,註冊投資者數量已達到1000萬左右。

  資本蜂擁而入。“京東金融”年初剛獲得66.5億元融資,“陸金所”又宣佈完成約80億元B輪融資……一個個數字,令全球資本市場驚嘆。

  世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火爆的互聯網金融,正是從傳統金融行業的“痛點”和空白點中迸發。而經濟社會生活加速互聯網化,成為互聯網金融激情四射的源動力。

  32歲的深圳白領張倩,月收入近萬元,是互聯網金融的忠實擁躉。“夠不上私人銀行的待遇,爬不過炒股的專業門檻,又看不上銀行理財的收益,不買網絡理財買什麼?”張倩説。

  “服務真的不一樣!做銀行是甲方思維,對大客戶才有行銷服務。做互聯網金融用戶體驗是頭等大事,得挖空心思‘寵’用戶。”一位在大銀行幹了十幾年、如今跳槽到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高管深有感觸。

  然而,在互聯網金融的繁榮火爆中,卻蘊藏著種種異常,需要引起警惕。

  一些房地産、鋼鐵、製鞋、採礦等原本和金融“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這兩年也都紛紛“轉戰”互聯網金融。一家金融央企負責人坦言,原本設網貸平臺只為解決自身小貸板塊的資金來源,沒想到錢“嘩嘩”地進來,吸金規模遠超想像。

  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艷分析發現,越是近期成立的網貸平臺,存活概率越低。“按理講現在的技術水準和風控經驗已大幅提升,實際情況卻相反。這説明後成立的網貸平臺,目的不單純的可能性比兩年前大得多。”

  更令人擔憂的是,幾乎一夜之間各大城市冒出了諸多裝修豪華的理財投資公司、財富管理公司門店,超市、小區門口不時有“理財師”推銷,打著“網絡理財”旗號,到處送米送油宣傳保底收益18%、20%,一些不明就裏的大爺大媽傾囊投入。

  “太多形形色色的公司,給自己貼上了‘互聯網金融’標簽。説‘套利’都是輕的,有的就是‘披著羊皮的狼’。”網貸平臺“積木盒子”CEO董駿説,市場亂象的結果就是給經濟加杠桿、吹泡沫,讓老百姓受損失。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