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許淩:輸出3種能力構建消費金融市場

2016-03-03 17:25:05|來源:和訊網|編輯:許煬

  感謝大家,京東金融是京東集團下電商、技術板塊之外的第三大板塊,在華興資本的幫助下,剛剛完成了A輪10億美金的融資。消費金融業務是京東金融獨立的事業部,我們推出了目前有市場影響力的消費金融分期服務産品是白條。

  消費金融有最原始的兩個核心元素,一個是消費者,一個是消費場景。所有的業務去做的時候都從這兩點入手,有些企業在消費者資源方面有先天優勢,有些企業在消費場景有先天優勢。

  圍繞這兩個點下去的時候,消費者需要很快定位,因為無論做金融的生意還是做電商的生意,你都得從用戶入手,確定自己想做什麼樣的一群人,好比分期樂想做的是學生,買單俠想做的是藍領,只有明確定位出你想做的人群之後,才能在這群人身上找到你的取勝之道,找到解決方案,什麼都想做的時候,往往是什麼解決方案都沒有,反而各種試錯變成“旅遊者”。

  對於京東來説,因為電商的背景,很自然地想到的要服務的一群人是年輕的白領,或者説逐漸走向成熟的白領,這是我們的核心客群。無論做大學生,藍領還是白領,還是白領後市場,家庭市場,不是只有單筆5000塊錢才是消費金融,單筆5萬甚至50萬也是消費金融,但金額從來不是維度,用戶才是維度,可能家庭需要消費的金融産品就是50萬,因為他可能做新房子的裝修,可能做第二輛車的升級消費,沒有絕對從額度或者産品上區分,所有的區分是用戶維度的區分,因此第一層要關注在用戶身上。

  再往下一層想的是,做這群人的時候PK什麼東西,這時候也是看兩個點,第一個是獲客,第二個是風控。這兩個點又有兩個維度,分別去觀察這兩個維度的成本和效率,所以這樣會變成一個象限。

  有些企業會説獲客成本低,但獲客的效率高嗎?獲得客戶能轉化過去嗎?只單一地看每一個關注點的一個維度的時候是不夠的,獲客要看獲客的成本和轉化效率,很低成本進來有流量,能精準把流量轉化嗎?同樣風控也是。一是風控的成本,第二是風控的效率,用1000人還是100人做風控,這1000或100個風控人員服務的客戶數有多少,這個很重要。一個風控人員服務的客戶數很高的情況下是不是風控效率也很高,一個人支撐1萬客戶,不良率很高,説明風控率很低的,同樣風控運營效率也得去算,這決定每家公司想做消費金融未來的專長和競爭優勢投資在哪。

  對於我們來説科技是核心,京東金融是金融科技企業,我們想讓科技提升效率,無論在成本上還是在轉化效率上。對於京東消費金融來説,我們幾百億的規模只有150人做,這種效率很高,有很大一塊是依賴於京東既有的數據在做分析,所以我們有先天優勢,因此可以集中心思投入到科技風控上,做模型開發,我們沒有一筆貸款靠人工審批,完全靠系統模型的自動化,包括我們實現的運營效率提升。

  最終大數據模型實現科技、數據和模型系統的自動化以後,就是一個精準的優勢,這種精準不是靠人,因為人是波動的,系統化的東西是精準的,系統最大好處在於不依賴於外部的或者人的這種因素,能把一些經驗固化下來,而且自動動態優化它。通過這樣的模式以後,可以看到過去兩年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用戶量的極大增長,當然大家最關心是資産的品質,從我們最近一期在深交所掛牌的京東白條資産證券化産品來看,3A級資産的部分融資成本為3.9%,因為我們良好的資産品質在支撐這個價格。這一切也是基於過去兩年大量的數據、風控模型的投入。

  京東金融想做的是一種生態。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有各種各樣的玩法,這種玩法必然需要更專業的團隊去看,細分市場太大。剛剛提到一個點是消費場景太多了,每個場景有各種各樣的玩法,這種玩法很深入,意味著一定會養活很多很多消費金融的公司,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下,京東金融在想怎麼構建一個消費金融市場,我們輸出什麼?未來我們也會輸出三樣東西。一是我們白條服務能力的輸出,第二白條類消費信貸的系統性産品能力的輸出。第三個已經建立的風控能力的輸出,可能也是我們的消費金融不光自己在做,而是帶動整個行業去做,通過我們自身能力的輸出扶植整個行業,這是我們不斷思考的戰略規劃。(本文是京東金融消費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許淩近期的分享)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