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掘金消費金融
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崛起,擅長從場景尋找機會的互聯網保險也找到了一條“掘金”之路。
消費金融規模將翻番
2016 年,天貓“雙十一”當日交易額再創紀錄,達到1207億元,同比增長32%,賺足了眼球。但市場或許忽視了另一項更具有意義的數據:第二次參加天貓“雙十一”的螞蟻金服的消費信貸産品——花唄,撬動的消費金額達268億元,同比增長267%;與此同時,使用花唄的交易筆數也同步增長,從2015年6000 余萬筆增長到2016年的2.1億筆,佔總交易筆數的比例從8.5%上升到20%。
從花唄一天的“戰績”足見消費金融發展之迅猛。零壹財經近日發佈的《2016中國消費金融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螞蟻金服消費金融成交量超過5000億元、京東金融在1000億元左右、樂信集團在300億元左右。這份報告預測,2017年廣義互聯網消費規模保守估計在2萬億元左右,規模將實現翻番。
消費金融行業的巨大潛力幾乎毋庸置疑。國泰君安研究報告分析,在數據與場景驅動之下,消費金融數倍空間待釋放。2015年美國“消費信貸總額/消費支出總額”達到29%,而我國僅為14%。假設未來8年我國的消費支出總額保持9%的增長,並且“消費信貸總額/消費支出總額”在2023年達到美國當前的水準,即30%。那麼,我國消費信貸總額將從2015年的不到4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6萬億元,複合增長率20%。而隨著大數據和底層風控技術的不斷成熟,在互聯網巨頭的培育下,互聯網消費金融正迎來發展的春天。
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高速增長中,擅長從場景掘金的互聯網保險滿載而歸,並規模化地出現了“消費保險”。2016 年天貓“雙十一”産生了6億份消費保險保單,平均每分鐘41萬單,為400萬小微商家、數億多消費者提供了近224億元的保障金額,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泰康保險等9家保險公司,提供了5大類超過30種消費保險服務。而在2014年的阿裏平臺上,只有退貨運費險1個險種、1家險企參與,2015年增至4個險種、5家險企參與。
從信用保證保險切入消費金融
互聯網保險的這條掘金之路,顯然離不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崛起。但反過來,互聯網保險業也是互聯網消費金融能夠高速發展的催化劑之一。
“當前,消費金融的核心問題是壞賬率高,風控水準是決定消費金融成長壯大的關鍵。”國泰君安分析師符健分析道:“傳統金融機構貸款,風險控制的核心手段是資産抵押,而消費金融大部分是信用貸款,且客戶定位是缺乏銀行借貸歷史記錄的年輕人和藍領階層,借助於金融體系外的數據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部分人士因為消費金融壞賬率高而不看好其發展前景,但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因為壞賬率高,才彰顯出風險控制的重要性。”
實際上,很多互聯網消費金融團隊多為互聯網思維的玩家,而非金融出身。互聯網的“流量為先”和金融的“風控是核心”,在某種程度上背道而馳。很多消費金融公司,可能僅有一個“黑名單”風控制度,名單之外的人都可以進入;另外,消費金融的用戶多是沒有央行徵信數據的用戶。因此,對於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而言,風控頗為艱難。
這恰恰給了保險産品、特別是信用保證保險産品機會。陽光信保總裁張見表示:“信用保險最核心的就是數據,通過這些豐富的數據積累,不僅可以完善我們的數據模型和風控模型,還可提高我們的風控能力,讓我們的風控更加高效和準確,更好地服務客戶。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積累的數據,為客戶在産品設計、市場開發提出有效建議,與客戶最終實現共贏。”
從信用保證保險切入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並非只是專業信用保險公司的做法,專業互聯網公司也如是選擇。眾安保險也已從場景出發不斷深入發展到消費金融這一新“藍海”,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服務了300多個場景中的千萬用戶,並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風控系統籌建起一張關於消費金融的神經網絡。相關專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的保險是基於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的保險,互聯網保險要向金融領域深層發展離不開這些技術的強大,這看似是硬體問題,但最終還是要解決互聯網存在的信任、安全和隱私問題,而信用保證保險顯然是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穩定器。(記者 付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