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多領域向民資擴大開放

2017-03-09 09:00:11|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頭戲”,股權多元化將率先從處於競爭性領域的國企展開,民資除了直接“參股”國有企業外,以往“門檻”比較高的大型國有項目也有望向非國有資本逐步“放開”。政府工作報告稱,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抓好電力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並開放競爭性業務。

  在多位代表委員看來,全國兩會釋放出積極信號,國有企業“一家獨大”的局面有望逐步打破,民營資本有望在國企改革中“分得一杯羹”。

  “用100%帶動100%,只等於1;用1%帶動99%,那才叫本事,才能使各種所有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的融合,可以有效放大國有資本的帶動力,發揮影響力。”全國人大代表、鴻達興業集團董事長周奕豐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作為民營企業負責人,他對下一步改革也充滿希望。他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積極信號,特別是電力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中的競爭性業務,民營資本將有可能更大程度地參與進來。

  全國政協委員傅成玉認為,更準確的説法是如何把市場機制吸納進來。“民營機制裏也有一些東西是不好的,比如説有些企業一開始是家族企業,那個時候它的一些機制就不好。但是在不斷成長之後,它要去適應市場,按照市場機制發展。所以,推行混合所有制之後,我們關心的是,市場機制如何和我們內部的目標以及國家的戰略目標相融合。”他説。

  傅成玉認為,國企領導者的素質非常重要,要高於市場化前提下的企業家。“一方面,在市場這一塊,國企領導者應該與市場化前提下的企業家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在非市場這一塊,國企領導者要知道國家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在哪兒,他們承擔的不僅僅是經濟責任。”

  一些代表委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也坦言,如何更好地吸引社會資本、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無疑成為本輪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國有企業改革大規模向社會資本敞開懷抱時,不少民營企業似乎並不領情,很多民營企業一般總是在有一定發言權或者主導權的前提下才會投資入股國企,純粹讓他當配角是不願意的。然而,參與國企拿出來改革的項目,往往需投入鉅額資金,而民營企業雖作為股東卻沒有任何決策權。另一方面,很多民營企業擔心國企現在拿出來的項目並不是效益相對較好的,而一些包袱資産對於民營企業來説根本沒有吸引力。

  “民營企業和國企之間在體制機制上經常會産生一些衝突,民營企業的優勢是貼近市場,機制靈活,一旦作為股東加入之後,執行決策在徵求國有股東之後,國有股東要層層上報,這自然影響企業運行的效率。”一位民營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

  “國企改革還是要消除壟斷,消除隱形壁壘,讓民營企業能夠真正進得去。”多位代表委員建議,首先,要實現股權分散。在國有第一大股東不變的情況下引入民營資本進來,並達到相當的比例,使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股權分散。其次,要推行國有資本在股份所有制企業中持優先股,比如浙江有的地方把大型國企的50%的資産作為優先股,然後把26%的股份賣給民企。這樣一來對民企來説就是以小搏大,需要一半的資金就可以掌握企業經營的主導權,同時對國企來講降低了交易門檻,可以引來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競價,提高國有企業股權的價格,民營企業將企業經營好了,提高了股權價值,國有資本也就實現了保值增值。再次,要推進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真正分離。比如可以採取有限合夥的方式,出資人承擔有限責任,管理者承擔無限責任,降低風險的同時保證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記者 楊燁 實習生 黃可欣)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