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輝:區塊鏈的底層技術還沒有達到工業級別
近年來被討論得熱火朝天的區塊鏈技術,這次被潑了點冷水。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在3月24日的博鰲財經早餐會上表示,中國在區塊鏈研發方面有一定進展,但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他還提到,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只適用於低頻次低流量的交易環境。
“我在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完全的去中心化的這種技術結構只適用於那些量比較低,交易頻次比較慢的一些交易,包括比特幣交易。比特幣交易每秒最快超不過十次,但是真正的區塊鏈應用的金融場景是很快的,每秒可能幾千筆甚至上萬筆,比如説外匯交易股票交易,這種情況下區塊鏈初期的這種去中心化的結構不能夠適用,”李禮輝表示,目前落地比較多的應用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是多中心的,當然這個中心不是行政制定的,而是技術水準比較的結果。
李禮輝提到,區塊鏈的底層核心技術有三個領域,分別是共識演算法、加密演算法和智慧合約,但是據他觀察,三個底層技術不管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即便是像IBM這樣的大機構還沒有取得真正的突破,“還沒有達到工業級別”,“所謂的工業級別每秒要處理,至少兩千筆以上才能滿足金融要求,所以現在基本上都在這種低流量低頻次的交易環境當中”。
李禮輝認為中國在區塊鏈研發方面還處於初級階段,目前央行在主導研究數字貨幣和數字票據,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在組織國有和民營金融機構、科研機構研究上述三個方面的底層技術,包括一些具體在資産託管、金融交易、身份認證等方面的應用。他指出,區塊鏈金融相對簡單的、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應用是在身份認證、物權認證、審計監督等對交易頻次要求不高的領域。
李禮輝還在演講中提到了4項區塊鏈在中國落地的應用,指出了一些區塊鏈存在的局限:“郵政儲蓄銀行跟IBM合作推出了一個資産託管系統,沒有説明這個系統多快,只是説真實的環境當中成功進行了一百多筆的交易,這一百多筆一秒鐘以內進行還是幾天以內進行沒有説明;
“微眾銀行跟華瑞銀行推出了聯合貸款清算結算系統,這個也是成功的,但這個系統本身才跨越了兩個平臺,所以它不是多平臺的;
“螞蟻金服做了一個慈善捐款的追蹤系統,只要你設定了一個目標,它的流程本身不可篡改的,當然是否真正的不可篡改、有沒有被駭客攻擊的可能目前説的不是特別清楚;
“平安銀行做了一個金融資産的交易系統,他們從美國請來一個年輕小夥子來做這個事情,但是這個金融資産的交易市場到底速度多快、可靠性怎麼樣目前還來不及驗證。”
此外,李禮輝還提到了區塊鏈在數字票據中的應用,因為傳統票據造假風險高,無法防止克隆票據和貿易背景造假的票據,所以央行準備基於區塊鏈技術解決推出數字票據,“基本的架構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投入實際應用的話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這個數字票據本身也是需要跟著清算系統來做。多中心數據票據起來以後肯定跨平臺、跨市場、跨機構,多平臺之間勾連本身的技術結構安全性、可靠性都有問題。”
除了平臺的勾連問題,還有保密問題。
“你可以要求這個保密等級很高,但是運轉的速度比較慢,也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可靠性打一點折扣。到底能不能找到可靠性和運作效率都超過現有系統的技術,這個可能是最難的一件事,”李禮輝説。
李禮輝認為,在關注實際應用領域的時候,必須從一個比較簡單、交易頻次比較低的領域慢慢提升水準,這才比較符合科技金融或者科技創新的發展規律。(澎湃新聞記者 周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