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快車”前行仍需安全“護航”

2017-04-10 14:37:43|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2016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其中,移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2%和45.59%。這一數據,顯示了我國移動支付市場顯示出強勁活力,繼續呈現爆髮式增長。

  近幾年來,移動支付發展方興未艾,正深刻改變著人們日常的消費習慣。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的移動支付二維碼,人們的實體錢包越來越“扁平”,手機裏的數字支付手段卻越來越多樣、豐富。毋庸置疑,移動支付正行駛在大眾消費的“快車道”上,帶領大眾消費邁向“無現金時代”,但需要引起關注的是,車雖快,但平穩運行也是重中之重。移動支付這輛“快車”在當下,更需要安全一路保駕護航。

  當前,我國的移動支付也已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1月份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4.69億人,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上支付使用比例由57.7%增長至67.5%。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都明顯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用到現金的地方正變得越來越少。小到買菜、繳納水電費,大到理財投資,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正推動我國“無現金時代”的到來。“當前使用現金的越來越少,無現金社會的確是未來趨勢。”香港經濟學會副會長劉佩瓊表示。今年兩會期間,“無現金社會”建設更成為諸多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有人大代表提出,政府應積極推進無現金社會建設,以平臺、市場化的方式發揮各種支付工具優勢,推動移動支付進一步普及。

  誠然,移動支付發展得如火如荼,這將極大便利人們的生活消費,但不得不承認,當前我國移動支付安全問題仍存在客觀隱患。業內普遍認為,安全是移動支付進一步普及的首要因素。中國僑聯常委屠傑表示,在各類移動支付運用手段不斷改進的同時,只有真正達到安全、可靠、便捷的時候,無現金社會才能建成。

  據了解,僅2016年一年之內,全國批捕的移動詐騙犯罪者就達到1.9萬人次。電信網絡欺詐、免密盜刷、敏感信息洩露等頻發的支付安全事件無疑給移動支付行業帶來挑戰。

  儘管市場上多家支付機構都已作出了“全額賠付”的承諾,但對用戶而言,安全問題仍然是他們使用移動支付的最大顧慮。在奧美與調研機構益普索發佈的”中國無現金移動生活”報告中提出,在沒有使用過移動支付的人中,23%的高學歷人群(本科及以上)認為,安全是他們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原因。

  因此,護航移動支付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認為,移動支付領域需進一步理順監管體系,充分發揮各監管部門的作用,形成監管合力。此外,加大懲戒力度,強化對移動支付黑色産業鏈的打擊力度,確保客戶資金託管、賬戶實名制與分類等政策落到實處。

  此外,金融科技手段的更新迭代,移動支付産品的場景也更加豐富,為護航移動安全支付提供更多元化的手段。在純互聯網時代,U盾及數字證書是人們在使用支付工具時首選的安全驗證方式,但由於過程繁瑣、且需要一定硬體設備與之匹配,消費者持續使用的意願較低。隨著移動支付和智慧設備的出現和普及,當下,隨機生成的動態驗證碼、指紋識別正逐漸成為人們在移動支付過程中普遍使用的安全驗證途徑。

  目前,已有金融機構開始研究虹膜、聲紋識別、面部識別等更為複雜的生物技術驗證手段,使得移動支付安全識別驗證更為多元。螞蟻金服生物及安全智慧部總監林述民表示,用技術手段來解決在線身份識別問題,是互聯網金融首要解決的事情,可以讓人們在生活場景中獲得更多便利,也可以抵抗大量攻擊。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大眾對生物識別技術認知度的提高,未來生物識別市場有望維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將突破250億美元,國內市場突破300億元人民幣。多因素的身份驗證形式,能有效提高消費者身份鑒別效率,以取得相關授權,從而增加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此外,安全支付意識的提升,也是有效提高移動支付安全的重要途徑。二維碼迅速普及的同時,也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掃碼支付具有一定風險,假的二維碼中可能含有木馬程式,一旦誤掃可能對財産安全造成威脅。因此,有銀聯支付安全專家建議,消費者應進一步提高安全支付意識,防範不必要的支付風險。在日常消費活動中,不掃描不明二維碼、不點擊可疑連結,提高反欺詐的能力。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