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校園大使”淪為培訓貸的幫兇
觸目驚心!學生控訴廣州培訓貸內幕:洗腦利誘學生滲透校園!
日前,多名學生向南都報料,指路人公司涉嫌以“拉人頭”的方式招收校園大使,支付報酬以進一步向校園滲透。數百大學生陷於“培訓貸”困局。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場徹頭徹尾有組織的詐騙。廣州市天河區法院定於7月27日公開審理指路人公司案。
這些大學生被貸款的基本路徑是,由學長推薦參與指路人公司“一對一”的免費職業測評。先問卷測評,後被邀到公司總部參加測評。測評後被推銷“藍海計劃”。該計劃有給予兼職機會、包就業保障等內容。接下來,簽訂書面協議。直到不久收到第三方貸款公司的還款提醒短信,一些學生才知道已經貸款。
被利誘已“入局”的學生,經“小規模”招收,接受課程再培訓,才能成為“校園大使”。一則“校園大使可以鍛鍊表達能力和感召能力”。二則“拉人頭”可享受獎勵。多名學生證實感召成功一個人會得到300元或400元的獎勵。有學生直言,“他們説很多師兄師姐都參與了,我就安心了”。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就認為,“(指路人公司)利用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比較容易輕信人的弱點,拿學生當替罪羊,騙取貸款,極其惡劣”,是一場徹頭徹尾有組織的詐騙。事實上,貸款公司、指路人公司、校園大使已結成了可恥的利益鏈條,鏈條的末端,即是數以百計莫名其妙被貸款的大學生。
近年來,公民的海量信息被公開盜賣,已成社會公害。一個根本的原因正在於掌握公民徵信系統的政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等有許多內鬼出沒。而“校園大使”正是一群有著熟絡學生資源的內鬼。為了每個人頭三四百元的蠅頭小利,將師弟師妹帶進了被貸款的陷阱,進而淪落為無良商家的可恥幫兇。若不是他們,“培訓貸”或許就成不了氣候,更不可能長驅直入大學校園。
大學生作為成年人,在剛需的前提下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合法貸款本是正常的社會行為,但如今各種非法、暴利的借貸機構之所以能突破校園這個關卡,並堂而皇之地實施詐騙,有評論認為監管方的失治難辭其咎。近日,銀監會印發的指導意見,其重點要防控的十大類型風險,就包括校園貸。意見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仲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納入行銷範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發放高利貸。
當然,數百學生之所以跌入“培訓貸”的陷阱,除了當事人本身金融合同知識等財商教育缺失,自我防範和保護意識差,社會經驗嚴重不足,以至於“別人説什麼就做什麼,一味輕信別人”,被人牽著鼻子走。更重要的是身邊的一些師姐師兄,早已變成了殺熟的“灰太狼”。對此高校除了加強對學生的財商教育以及法治教育,讓更多學生抵制不良誘惑,遠離校園貸。對於“校園大使”等內鬼有必要公開納入徵信黑名單,給予嚴肅處分。若涉嫌犯罪當依法追究,決不能任其逍遙法外。
只要金融機構規範信貸業務,制定更為嚴格的把關程式和連帶責任;司法機構主動出擊,加大對培訓貸等非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高校強化法治風險教育的同時,加強對校園網貸的監管,各方聯手齊心攜力,方能消除校園貸非法模式的生存土壤,避免更多的大學生誤入歧途。(劉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