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監管方式打擊非法集資

2017-05-25 09:22:00|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據報道,一家打著“慈善組織”旗號、名為“善心匯”的機構,通過微信群拉會員收取投資費用等方式,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發展下線來運作,已具備禁止傳銷條例規定的傳銷特徵,涉嫌非法集資和傳銷。面對頻繁“換殼”的非法集資,網民希望監管部門加強溝通和聯動,創新監管手段,建立健全監管制度,依法有力打擊非法集資活動。

  警惕詐騙新“外衣”

  “儘管近些年來相關部門對形形色色的非法傳銷和集資詐騙活動保持嚴打態勢,極少數不法分子仍然鋌而走險,改頭換面、巧妙偽裝,變戲法忽悠坑蒙公眾。”網民“范子軍”稱,尤其是這種披著“慈善組織”外衣的傳銷,更具蒙蔽性、蠱惑性,危害也更大、後果更嚴重,不僅很容易使不明真相的群眾上當受騙,更給社會慈善事業抹黑,嚴重破壞慈善、誠信和道德生態。有關方面要儘快查清“善心匯”真相,依法依規及時做出處置,以正視聽。

  不少網民稱,目前非法集資披上各種新“外衣”,欺騙性更強,加大了投資者的辨別難度。網民“張勝”指出,現在一些網絡非法集資平臺偽裝性、欺騙性比較強,一般這些公司都有工商部門合法的登記,偽裝成有正規的投資渠道,很多公司組織比較嚴密,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

  創新監管手段

  網民指出,面對金融詐騙易發多發以及變相非法集資層出不窮,各監管力量不能再繼續“多龍治水”,而應建立起各類行政部門、司法機關、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的多層次、多渠道信息溝通交流機制,並積極通過互聯網技術蒐集涉嫌非法集資的信息,及時將非法集資行為扼殺于萌芽狀態。

  網民“安豐”建議,根據非法集資形式多樣化、手段隱蔽化、操作職業化、網絡化的新趨勢,監管部門應轉變處置方式,從事後處置轉變到事前引導,從利益補償轉變到風險意識培育。

  還有網民建議,創新監管手段,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高科技技術,打造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平臺,全天候無縫隙監控非法集資活動。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社區警務、行政部門移送等渠道積極開展摸排行動,擴大摸排廣度、深度,及時發現問題。(記者 李奕蕾 整理)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