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技術將整體改變銀行
新金融的兩支力量:金融科技公司和著力轉型的傳統銀行,在科技力量的推動下,將怎樣走向未來?5月26日,由第一財經研究院、未來論壇、廈門國際銀行聯合主辦的未來金融創新峰會在北京召開,主題為“‘新’銀行:變革時代”。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清華大學法學院鄭裕彤講席教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副董事長、總經理高西慶等金融界權威人士,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終身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李飛飛,普林斯頓大學Paul&MarciaWythes講席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等國際頂尖科學家出席。這次峰會在國內首次實現由金融界人士和科學家共同就金融科技展開跨界探討。
朱民:人工智能將推動銀行業的整體改變
過去幾年,網絡金融崛起非常迅速,産生了支付結算、信用轉換、財富管理和普惠金融四種較大的金融信貸。網絡金融提高了效益,更多地接近客戶,降低了風險成本,提高了金融透明度,對整個銀行業和金融業既是巨大的衝擊,更是巨大的進步。
朱民認為,全世界網絡金融的分佈,縱向是零售、中小企業和大公司三大客戶,橫向是賬戶管理、貸款、支付和資産管理四個業務。到現在為止,網絡金融做得最多和最好的仍然是零售和支付。網絡金融挑戰了銀行的客戶管理渠道、成本、數據、業務流程,而最為關鍵和核心的,是它挑戰了銀行風險管理、信用分析和風險定價能力,因為它改變了風險定價的模式。
目前,商業銀行的反擊是開始進入到網絡銀行的區域。工商銀行現在成為了第三大電商。但商業銀行做電商不是好的戰略。
在整個業務結構上,傳統商業銀行仍在傳統網上支付方面佔大頭,但在移動支付上,網絡銀行已經佔到了20%以上。所以傳統銀行有很大的信心和網絡銀行一爭天下。
人工智能從根本上改變了網絡銀行和傳統銀行競爭的問題。整個人工智能金融業趨於四大核心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朱民表示,這四大技術將整體改變銀行。銀行的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通過前端的接觸器,通過金融的服務商,生物特徵的識別,人工智能提升的服務效率,大數據的資産安全、客戶理解,區塊鏈連接的網絡化和平行化,最後達到客戶。這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今天所理解的網絡銀行的概念。
朱民表示,未來銀行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確定性、隨機性。發展和競爭、合作和競爭相互並存。相互循環和迭代表明瞭未來銀行的生態是一個極具活力、動態競爭的過程和發展。這是未來銀行生態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未來銀行要構建四種基本能力:第一是以數字為主的洞察力,第二個是綜合性的客戶體驗,第三個是完全數字化的市場行銷,第四個是完全數字化的運營。
統領、合作、共贏,這是未來銀行、未來人工智能給銀行提供的最為精彩和最為漂亮的地方。
高西慶:金融監管法制化是未來金融公共治理的重要方向
高西慶表示,在科技和金融結合的領域裏,監管非常重要。可監管本身也有問題。如果監管的權力沒有足夠制約,“這只手”就會閒不住。今天中國互聯網金融得以發展壯大,是因為監管機構沒有及時跳出來用“看得見的手”把創新堵住。
隨著網絡金融、人類智慧金融業的發展,不能使用以前的規則來管理。那麼一旦互聯網金融出現問題怎麼辦?
高西慶認為,當監管機構要用“看得見的手”來防止問題出現的時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治,就是要有授權、有程式、授權過程要足夠。創新和監管之間的衝突是必然的,而規避監管是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的動因,這兩者之間永遠都在不斷地在衝突過程中産生進步。他認為,如果監管系統能夠給創新以足夠的餘地,讓它能夠發展的話,它就會更好地往前發展。創新也罷,監管也罷,最重要的根本性的東西是要法治化。
王忠民:金融要預知未來,最關鍵的環節在於金融化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認為,金融要預知未來,最關鍵的環節不在於人工智能,而在於金融化,就是把任何“未來的東西”變成一個金融産品,讓它可以交易。
廈門國際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章德春則表示,經過30幾年的努力,金融到了一個關鍵的路口,金融引領科技還是科技引領金融,是金融創新科技的融合者還是科技與金融創新的共同融合者,兩者之間必然有著緊密的聯繫,未來也必將是我們努力探索的方向。(記者 唐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