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金融科技這把“雙刃劍”

2017-06-07 15:17:52|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在日前召開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金融風險、金融科技等話題受到業界大咖關注。正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表示,“防控金融風險”這個片語的頻繁出現正在提醒我們,中國到了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注重保障金融安全的時期。

  金融科技炙手可熱

  金融科技的應用範圍覆蓋支付、網貸、眾籌、智慧投顧、智慧保險等各個領域。從行業來看,專業研究者、監管者以及各類型機構均以不同方式參與著金融科技這場變革。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獲得快速發展,原因之一來自於政府的監管智慧。政府鼓勵創新,同時也讓創新保留底線,金融企業和監管部門通力合作,從而使得金融創新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促進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央行行長周小川多次表示,央行高度鼓勵金融科技發展。就在近日,央行宣佈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加強對金融科技的研究規劃。

  金融科技有哪些具體實踐應用?舉例來看,智慧投顧的出現,融合了機器學習技術與量化投資理念,可以實現一鍵進行資産配置並購買,從而降低成本。另一個實踐是,通過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各種創新技術,一些金融科技企業開始為中小微企業、個人和農戶提供信貸服務。

  “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之下,普惠金融更可觸達,財富管理得以堅持科學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風險更加可控,收益更加可期。”宜信CEO唐寧説,金融科技是個支點,撬動了中國的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行業。

  “具有資産配置屬性的智慧理財,正在逐漸顛覆投資者的傳統理財方式,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懶財網CEO陶偉傑説。

  按照國際權威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唐寧認為,除了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金融技術創新也很重要。金融科技伴隨著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的相互交疊,金融底蘊與先進科技相輔相成。

  在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巡視員、副主任趙立新表示,監管部門也應緊跟市場發展趨勢,用金融科技武裝自己,堅持底線思維,提升監管效能,維護市場穩定運行,積極探索智慧監管。

  科技創新伴隨種種挑戰

  金融科技勢不可擋,然而,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風險的本質和監管的本質要求,金融科技創新永遠代替不了金融的基本功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金融科技行業正迅速發展,或將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的領導者。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跨界産業,金融科技在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給金融監管、學術研究和企業實踐帶來新的挑戰。

  吳曉靈表示,我們需要高度重視金融安全問題,尤其是要回答在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維護中國金融安全這一問題。

  趙立新認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到金融領域,在引發變革的同時,也給市場的穩定運行帶來負面影響,資金流動變得更為頻繁,風險傳播渠道更為複雜,違法違規行為更加隱蔽,也隱含了不少風險隱患,如順週期特徵及交易行為趨同可能加大市場波動,技術風險和操作風險相互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遇到挑戰等。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日前表示,需注意當前的金融科技創新與偽創新魚目混珠現象。為此,他建議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這不僅可以幫助創新主體低成本、高效率地驗證創新效果,還能充分激發創新活力。

  陶偉傑表示,無論科技創新走到哪一步,資金被挪用風險、資産的兌付風險、活期産品的流動性風險、網站運營風險這四大風險都應被互聯網理財平臺持續關注。

  金融科技將帶來哪些變化?

  唐寧認為,未來,更完善的徵信體系將建立,推動實現金融行業的數據共享,有效規避多頭負債問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力”和“科技力”將大幅提升,從信貸到支付、保險、理財等多種金融服務,再到財務、人力、行銷等各種運營管理模組,都可從金融雲上獲得。

  另外,區塊鏈技術有望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逐漸成熟和落地。專家表示,未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和商流都將放在一個平臺上,自由流轉,所有的數據都可查、可追溯。以往,上述每個交易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驗證資産和數據的真偽,通過區塊鏈,就可以省去這些環節與投入,極大地提升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表示,發展監管科技,利用數字技術提升金融監管能力,這是一個最新動向。(記者 胡萍)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