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助力銀行提升盈利水準
去年以來,我國銀行業逐漸步入新常態發展。同時,互聯網的融入也為銀行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進入傳統銀行業。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與互聯網的融合,不但可以擴展業務更好服務受眾,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盈利空間。未來商業銀行要繼續積極謀求從傳統思維向互聯網思維、金融生態思維的不斷轉變。
優勢互補推動金融科技發展
“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日前掛牌成立。同日,華夏銀行也與騰訊在金融雲、大數據、人工智能、信用卡、網上支付等領域開展了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中國農業銀行也將與百度在人工智能技術與金融結合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包括金融大腦、客戶畫像、精準行銷、客戶信用評價、風險監控、智慧投顧、智慧客服等方向的具體應用。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金融科技創新正在加速重構銀行經營發展模式和市場競爭格局。“傳統金融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更多的是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哈爾濱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盧衛東表示,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於線上渠道、服務、産品體驗及新技術的應用。傳統金融企業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可以使自己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客戶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
今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提出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包括戰略規劃、政策指引、管理機制等,並指出願與産學研用各方攜手,共同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
事實上,技術革命必然導致傳統銀行經營管理模式的變革與業務模式的轉型。廈門國際銀行首席信息官王鵬舉稱,“銀行必須全面擁抱新技術、利用新技術,營造銀行科技創新文化的氛圍,建立適應科技發展的創新型組織和創新機制,建立健全既能有效控制風險又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流程與制度。”
“科技+金融”逐漸被認可
當前銀行業面臨著盈利增速放緩、不良資産上升等壓力。銀行與互聯網的融合可以提升盈利空間,“科技+金融”的方式也逐漸被認可。
東方證券分析師張穎表示,傳統銀行的優勢在於資金、風控經驗、産品研發、客戶經營以及用戶在金融産品及信貸業務上的數據,互聯網公司最明顯的優勢在於用戶流量,社交生活數據以及對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稱,銀行應充分利用客戶、網點、人才以及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加強與外部企業的合作,融入新的理念,引入新的技術,構建新的業務流程和業務模式,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良性發展。
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伊勁松表示,在當前的環境和形勢下,銀行互聯網金融發展是一個重大利好。特別是近期國有銀行和百度、阿裏和騰訊的合作,都説明瞭在某些場景中需要金融。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未來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商業銀行要繼續積極謀求從傳統思維向互聯網思維、金融生態思維不斷轉變。
另外,從互聯網公司來看,騰訊雲副總裁朱立強表示,未來騰訊金融雲還將持續加強在人工智能雲服務領域的佈局,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實現金融領域客服、安防、數據分析等方面機器對人的替代,幫助金融機構主動擁抱AI、聚焦專業能力和建設輕型化組織。(彭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