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密集聯姻銀行 成效面臨考驗
近期,互聯網巨頭和國有銀行合作頻繁。繼工行牽手京東、農行配對百度,以及建行與阿裡巴巴宣佈戰略合作後,中國銀行近日也宣佈與騰訊共建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
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此輪合作的規格較高,雙方的主要高層都參與了簽約儀式,可謂相當重視。“相比于多年前在電商、行銷渠道等方面的合作不同,雙方現在合作的層次更深,範圍也更廣,數據共享的程度也更高,主要聚焦于金融科技、消費金融等領域。”某股份制銀行華南區高層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稱。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之前的對抗到合作,金融與科技的關係正在迎來深刻的變化。“應該説,雙方的合作是科技在金融領域深化的必然選擇,也是金融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來看,戰略合作框架容易達成,但具體業務融合仍需探索。”6月28日,恒豐銀行研究院商業銀行研究中心負責人吳琦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合作層次較高
6月16日,中國工商銀行宣佈與京東金融啟動了全面業務合作。6月20日,中國農業銀行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6月22日,中國銀行宣佈與騰訊集團在內蒙古正式掛牌成立“中國銀行-騰訊科技聯合實驗室”。
短短一週內,三個互聯網巨頭分別與三個國有銀行牽手合作。在更早前的3月28日,阿裡巴巴、螞蟻金服也已經與中國建設銀行牽手合作。
“大型互聯網公司紛紛擁抱大型商業銀行,雙方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合作內容日趨豐富。互聯網巨頭和銀行業巨無霸牽手,一起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吳琦分析稱。
在農行與百度的簽約儀式上,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等雙方高管均出席。根據農行提供的資料顯示,此次的合作主要圍繞金融科技領域開展,包括共建金融大腦以及客戶畫像、精準行銷、客戶信用評價、風險監控、智慧投顧、智慧客服等方向的具體應用,並將圍繞金融産品和渠道用戶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和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進行了會晤,並見證了雙方業務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根據京東金融提供的資料,雙方的全面業務合作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信貸、校園生態、資産管理、個人聯名賬戶等方面。
6月27日,工商銀行回復時代週報記者稱,科技創新正加速重構銀行業經營發展模式和市場競爭格局,工商銀行希望通過與優秀互聯網企業開展長期合作,實現共同成長。“銀企雙方金融和互聯網能力結合,可以在聯合獲客、用戶運營、智慧風控、服務創新、流程優化等多方面,展開多層次的嘗試,共同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與體驗。我們期待雙方的長期合作,可以不斷催生化學反應,對金融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都産生積極的影響。”
劉強東則表示:“京東金融也可以通過工商銀行在網點、客戶、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打通線上與線下場景,優化自身的風控和運營模型,為客戶提供成本更低、體驗更好的金融服務。”京東金融與工商銀行的全面合作,未來將會不斷産生化學反應,開發新的服務模式或創新産品。
在更早之前的3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與阿裡巴巴、螞蟻金服宣佈戰略合作,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均親自出席。按照協議和業務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進建行信用卡線上開卡業務,以及線下線上渠道業務合作、電子支付業務合作、打通信用體系。未來,雙方還將實現二維碼支付互認互掃,支付寶將支持建行手機銀行APP支付。
時代週報記者獲悉,此輪簽署的並非排他性協議。這些年,騰訊合作對象包括工行、招行、中信、浦發、北京銀行;阿裡巴巴結盟對象包括工行、中行、中信、交行、民生、興業、建行。
“除了大型銀行,目前中小銀行也在思考,畢竟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的影響巨大,要麼主動求變,要麼被動改造。”吳琦説道。
“合”是大勢所趨
銀行與互聯網在2008年的關係還是“銀行若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幾年後便是合作共贏。
面對金融科技(FinTech)崛起,銀行業逐步轉變思維,由之前對馬雲豪言的不屑,對支付寶的“圍堵”,轉向順應時勢,將業務重心投向互聯網。這幾年,傳統金融機構開始主動變革,紛紛設立網絡金融部,推廣自己的手機APP。然而由於新業務模式的建立成本投入巨大,且存在規模大、迭代慢等問題,銀行業的自我革新似乎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面對金融科技創新大潮洶湧來襲,國內一些嗅覺靈敏的商業銀行不但在金融科技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更主動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這種合作基於技術層面的互補、信息層面的共享、利益層面的互惠,比以往更全面、深入和持久。”吳琦説道。
“合”是大趨勢。融360 CEO葉大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以後再沒有“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之爭,因為“無網絡不金融、無移動不金融”。在大數據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識別風險,以後合作會越來越多,獲客、風控、産品、後續運營、服務已經越來越難於在一個公司內部全部完成。
今年以來,四大銀行頻頻聯姻BATJ,正是看中了四大巨頭背後用戶數據和流量等優勢。海量的電商、社交數據,電商背後龐大的中小企業資源,正是銀行所缺少的。
蘇寧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記者,要理解互聯網巨頭與傳統金融巨頭的合作邏輯,先要清楚一點,無論一家企業定位於金融科技(FinTech)還是純粹的金融機構,都開始面臨這樣一種境地:金融科技與金融業務,正變得越來越不可分開,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兩者甚至出現合流、融合之勢。
薛洪言解釋説:“一個簡單的邏輯在於,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都並非來源於純粹的科研或尖端的技術,而是需要業務一線的數據才能趨於完善。”他認為,站在銀行等金融巨頭的角度看,雖然資金實力雄厚、業務模式齊全,但在數據積累、場景、行銷以及新模式探索上的確處於下風,通過與互聯網巨頭合作補足短板,的確也是可行的選擇。”
在葉大清看來,銀行應該多做小微企業業務、消費信貸,但這又是很苦很累的活兒,要做好並不容易,需要銀行與科技深度融合。這種“融合”究竟能做到多深?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完成?值得期待和觀察。(時代週報記者 曾令俊 發自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