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發展的國際經驗和中國政策取向》發佈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在第四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發佈年度報告《金融科技發展的國際經驗和中國政策取向》(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金融科技監管應把握好一致性、可靠性、互動性、普惠性和自律性原則。
《報告》認為,一致性,指依據市場行為的本質而非機構主體實施原則一致的監管;可靠性,指通過技術驗證和治理規範各類亂象,提升行業可靠性;互動性,指監管者主動參與金融創新的全過程,加強與市場主體的互動,共同推進負責任的創新;普惠性,指確保金融科技發展緊密服務實體經濟,服從宏觀調控和經濟金融穩定;自律性,指高度重視行業協會和仲介組織在約束企業自律經營上的重要作用。
《報告》指出,金融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發展速度快、後勁強。具體表現為,産業規模迅速增長,成交數及投資額均呈快速發展態勢。全球佈局越來越廣,從矽谷、紐約、倫敦等中心城市向全球各區域擴展,其中,亞太地區的發展尤為矚目。金融科技領域投融資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中國、美國和印度。細分領域輪動發展,後續發展持續獲得支撐。金融科技的細分領域已從最初的網絡支付和網絡貸款領域,拓展到金融顧問服務、消費金融、保險等眾多領域。
《報告》認為,金融科技引發的新風險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科技所包含的金融固有風險更為複雜和隱蔽,同時信息科技風險和金融的外部性更為突出,潛在的系統性和週期性風險更加複雜。如何把握好金融科技發展與監管的平衡,既要促進其發展,保證其創新活力,又要引入合理有效的監管安排,為其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在談及如何規範和推動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時,《報告》建議,一是必須理性看待我國金融科技在全球所處的地位,從市場條件和技術進步兩方面繼續鼓勵行業發展。二是治理的過程必須要規則先行,讓市場有明確的預期。相關操作細則要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使得各類市場主體清楚預判行業和市場的未來發展。三是必須鼓勵傳統金融機構更深刻地認識金融科技的重大意義,更積極有效地參與到這一進程中去。(見習記者 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