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整治辦叫停網絡小貸審批
監管部門終於對“現金貸”射出“第一箭”。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緊急下發《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全國各省暫停批設互聯網小貸牌照。
《通知》指出,近年來,有些地區陸續批設了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或允許小額貸款公司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同時,央行及銀監會已召集多地金融辦負責人召開會議,要求整頓網絡小額貸款。
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披露,截至11月19日,發現在運營“現金貸”平臺2693家,各類用戶近一千萬人,全部平臺的人均借款金額約為1400元,且發現每家平臺的人均借款金額與“現金貸”平臺規模呈正比例關係。而據網貸天眼統計,全國各省已核準互聯網小貸牌照僅249家。
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表示,如果要求“現金貸”平臺沒有互聯網小貸資質就不能做業務的話,目前運營的“現金貸”平臺至少得死掉99%。
從通知來看,暫停的是網絡小額貸款牌照,主要目的是防範“現金貸”存在的風險隱患。“此次監管叫停新增網絡小貸牌照,主要目的是為了規範‘現金貸’的發展,防範金融風險,並非打擊網絡小貸,包括小貸公司。”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説。
事實上,網絡小貸牌照之所以受追捧,最重要的原因是,借助它可以開展全國性的放貸業務。人人聚財創始人許建文告訴記者,其審批相對於已經進入嚴監管模式的互聯網金融有諸多便利,比如各地金融辦對網絡小貸的審批在資質和條件上沒有統一的標準,審批時自由和靈活度都較大,很有可能存在監管套利。
據了解,國內現在有很多平臺介入“現金貸”是出於“撈一把就跑”的短期投機心態。“現金貸”行業未來面臨洗牌,在監管壓力下,實力較弱或合規性較差的平臺,有很大可能會被清退或被迫轉型。
不過,雖然監管對“現金貸”的收緊已經開始,目前暫停審批增量網絡小貸公司,但存量部分會有怎樣的影響,還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