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設互金聯盟 中小銀行抱團應對新業態
隨著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蓬勃發展,銀行往昔的一些優勢被削弱。在新的金融業態下,銀行面對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也從單打獨斗轉向抱團取暖。12月6日,“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在深圳召開成立大會,聯盟將聚合中小銀行資源,打造一個大平臺,形成大投行、大資管、大財富管理。目前已有230家銀行成為聯盟會員,資産總規模超過35萬億元。
據了解,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由中國平安集團聯合各中小銀行共同發起,首屆理事長、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指出,金融變革猶如一場暴風雨,衝擊著傳統金融行業,並帶來很大挑戰,銀行業首當其衝,其中,又尤其以中小銀行的未來挑戰更大,它們都面臨“資産負債表比較單薄”的共同問題,應抱團取暖,另外還能通過接入金融技術平臺去改善經營。
聚合中小銀行成立聯盟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中小銀行擁有豐富區域優勢和本地特色資源,是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小微和三農的主力軍。這與科技金融的發展目標吻合,即助力普惠金融、小微金融、農村金融與實體經濟。
事實上,這並非銀行業首次抱團取暖。以金融科技中的移動支付為例,近年第三方支付依託互聯網巨頭快速發展,且不少業務都貼著免費的標簽,也倒逼銀行在業務手續費上不斷“瘦身”。2016年初,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行聯合宣佈,從4月1日起對手機銀行轉賬、匯款業務執行零手續費,同時對客戶5000元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的轉賬匯款亦給予免單福利。多數中小銀行也相繼執行了類似政策。
不過第三方支付在此領域尤其是小額支付方面已經打下一片“江山”。據央行日前發佈的最新數據,今年三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381.35億筆,金額523.47萬億元。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的網絡支付業務總額雖然遠不及銀行業金融機構,僅有38.98萬億元,但業務筆數達778.33億筆,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兩倍。
“單打獨鬥不足以面對金融科技帶來的挑戰,行業需要抱團取暖,取長補短,善用協會等各類平臺,整體推進銀行業數字化水準。” 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潤中在成立大會上還具體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積極跨界融合,根據自身的客群和特徵擁抱變革;二是善用金融科技,提高數字化程度;三是加大研發投入和人力儲備。
説到數字化轉型,此前不少銀行業人士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之所以在金融科技快速崛起初期不像互聯網企業那樣大力推廣業務,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網絡風險問題。銀監會信息科技監管部副主任李丹在會上也再次提到,傳統銀行在向數字網絡型的互聯網銀行業務轉型過程中,客戶信息保護和網絡風險防範是關鍵要點,同時外包風險以及業務連續性風險也需要重點關注。(記者 程維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