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 條碼支付告別“無證駕駛”

2017-12-28 09:08:21|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快速發展的條碼支付業務將告別“無證駕駛”,迎來監管規範。人民銀行27日正式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並配套印發安全技術規範和受理終端技術規範(以下簡稱《規範》),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規範》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必須通過人民銀行清算系統或者合法清算機構處理,支付機構還應符合相應的業務資質要求。為消費者提供條碼支付付款服務的,應當立足於小額、便民市場定位,按照風險防範能力等級,對條碼支付額度進行分級管理,在風險防範和支付便捷中取得有效平衡。

  值得關注的是,《規範》提出“對消費者使用條碼支付付款進行交易限額管理”,建立了動態條碼支付的風險等級與對應的交易限額:對於採用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種(含)以上有效要素進行驗證的,條碼支付交易限額由市場主體(銀行、支付機構)與客戶自行約定;對於採用不包括數字證書、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進行驗證的,單個銀行賬戶和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限額5000元/天;對於採用不足兩類有效要素驗證的,業務限額1000元/天。對於靜態碼,則不區分交易驗證方式,均為限額500元/天。

  有人擔心對靜態碼日均500元的掃碼限額規定會影響用戶體驗。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表示,在此前的試點應用中,條碼支付風險乃至用戶資金損失多發生於“主掃”,特別是“主掃”靜態條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這一規定對用戶的支付並不會産生很大影響,反而能夠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商戶事先貼在墻上的二維碼是靜態的,其安全性遠低於手機上實時生成的動態二維碼。

  董希淼表示,央行此次提出的關於條碼收單等相關要求,只是重申《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等已有制度,並非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技術方面的規範,符合條碼支付技術發展趨勢,有助於提升風險防控能力。(記者 張莫)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