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罕見密集罰單金融信息採集迎嚴監管

2018-01-11 09:25:05|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連日來,央行玉林中心支行、央行西安分行連發8張罰單,如此密集,均因個人徵信業務違規,在近兩年來都非常罕見。

  罕見密集罰單

  1月10日,央行官網顯示,因個人徵信業務違規,央行玉林中心支行向轄區兩家銀行開出罰單;數日前,也因徵信違規,央行西安分行發出6張罰單,農行招行中信民生等6行合計被罰39萬。記者查閱了央行下屬36家分支行等機構行政處罰信息發現,如此密集的個人徵信業務違規罰單,在近兩年來都是頭一次。

  處罰事由中,最多的是“未經個人同意查詢個人信息或向第三方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情節嚴重”,有4起;未按照規定處理異議,有3起;其它的處罰事由,還有未按規定處理異議、未落實徵信安全管理規定、違規查詢企業信用報告行為。部分銀行出現了多條徵信業務違規並罰。8起案例中罰金從2萬到13萬不等。罰金最高的13萬,來自央行玉林中心支行對農行玉林分行的處罰,原因是,未獲得信息主體的授權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未按要求向檢查組提供材料。

  這些罰單的依據是《徵信業管理條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是官方規範目前徵信行業行為,厘清個人信息徵集和隱私保護的重要條例條款。

  比如《徵信業管理條例》第四十條就提出,違法提供或出售信息;過失洩露信息;未經同意查詢個人或企業信貸信息;未按規定處理異議或更正錯誤遺漏信息;拒向相關機構提供或提供不實文件資料等行為,可對單位處罰5萬至50萬元,責任人處罰1萬至10萬元,甚至可依法承擔民事或追究刑事責任。

  個人信息日益線上化

  1月4日,央行正式公佈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籌建公示,備受關注的“信聯”落下實錘。百行徵信業務範圍是個人徵信業務,由中國互金協會持股36%,芝麻信用、騰訊信用、前海徵信、鵬元徵信等8家徵信公司各持股8%,類似於此前“網聯”的共建共享模式。

  在此之前,央行徵信中心於2006年成立,運行至今,是央行直屬事業單位。截至2016年9月初,央行個人徵信系統共有2927家接入機構,收錄自然人8.99億,其中4.12億人有信貸記錄;住房公積金、各類銀行機構、貸款公司、保險以及資管公司等,是其主要服務的機構用戶。

  “個人徵信業務一向很敏感,一直都是嚴監管、高準入的領域,只是互聯網帶來了個人信息數據量爆發後,該怎麼管,監管一直在摸索方法。”鵬元徵信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從徵信行業變化來看,央行徵信中心的數據採集和接入機構,主要依託傳統金融業態;而百行徵信將更側重“新金融”業態領域的信息徵集,也有稱個人徵信2.0。

  隨著互聯網興起,尤其是2015年以來,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巨頭和互金網貸業務蓬勃發展之後,個人信息除了身份、住址等,還擴展出電商、出行等內涵;個人信息的足跡和採集也日益“線上化”。

  “從監管思路來看,一方面是在新金融領域尋求監管思路和模式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原來的個人徵信嚴查嚴管,尤其是嚴厲打擊銀行機構違規代查個人信息。”一位上海互金領域律師認為,徵信尤其是個人徵信,涉及個人隱私、金融風險等,敏感而複雜,監管未來只會更嚴,接下來還要看百行徵信將怎麼運轉、8家機構怎麼轉型。(見習記者 段久惠)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