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投顧開啟財富管理新時代
2017年,伴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崛起,作為金融科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金融工具,智慧投顧成為了財富管理領域新的發力點。
《中國金融科技與小微金融競爭力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智慧投顧是金融科技率先落地的典範,雖然國內目前大部分智慧投顧平臺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隨著固定收益理財産品剛性兌付的打破,未來智慧投顧行業將呈現強勁發展的態勢。
智慧投顧飛速發展
儘管起步較晚,但憑藉各項技術的跨越發展,中國的智慧投顧在某些領域已經實現了趕超。傳統的線下投資顧問即地面投顧主要服務對象為高凈值人群。理財魔方創始合夥人馬永諳認為,智慧投顧填補了面向除了高凈值人群外的所有投資者對於財富管理需求的空白。
從目前市場中智慧投顧的發展情況來看,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勁松認為,可以大致分為三大類:以理財魔方、藍海智投等平臺為代表的創業型“全智投模式”;以傳統銀行、保險、證券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的“半智投模式”以及早期從事互聯網金融,進行互聯網理財、社交投資與智慧投研、量化投資的“類智投模式”。
各類金融機構從事智慧投顧各具優勢。對於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其優勢在於龐大的客戶流量以及充足的資金投入。而對於互聯網金融公司等新興機構來説,其優勢則在於技術的創新與服務的效率。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中心智慧投顧負責人林常樂表示,智慧投顧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投資管理的智慧化;二是智慧投顧交互的智慧化。中國更多的是將前者已經在歐美發展相對成熟的技術進行本土化,而後者則是世界性的瓶頸,需要對數據進行積累、對用戶進行深度洞察以及與應用場景相結合。
“低廉的收費在任何一個行業裏應該都是一個競爭力所在。”在藍海智投董事總經理李振博看來,成本因素是公司和投資者都會考慮的因素,智慧投顧則很好地解決了地面投顧的問題。
大成基金量化與指數投資部總監黎新平表示,智慧投顧的發展有四大推動力,即低成本、便捷化、定制化以及專業化,“這是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從事量化投資的金融機構做智慧投顧的一個出發點”。
摸索階段問題猶存
騰訊金融研究院首席理財專家李康寧表示,金融科技能夠助力傳統金融機構更加精準地把握客戶需求,未來金融通過科技手段普惠到個人之後,投資將會由依賴持牌金融機構逐步向第三方機構轉變,用戶體驗也會日趨人性化、快捷化、精準化,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財富管理服務。
事實上,目前國內智慧投顧在相關技術的應用上已經有了顯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基於對上億客戶的大數據分析與精準定位,我們發現當前國內市場並不像歐美市場那麼成熟,客戶對投資的目標感並不強。”中國民生銀行運營管理部客戶服務部資深投研專家王壘坦言,如果在投顧的策略上不能穿透到底層的核心原因上,不能給客戶闡述其核心的邏輯和內在的關聯,客戶對投資的風險厭惡情緒會佔上風,不能對資産配置起到一個比較正向或是有力的推動作用。
王壘認為,首先要帶領客戶確定目標,通過大數據統計或者産品帶領客戶準確衡量自身風險水準,明確定位以及投資標的。將投資方法論與客戶需求在産品平臺上進行對接,併為其提供一對一的專屬服務,通過人工投顧為客戶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解釋。
儘管市場發展迅速,不過黎新平也直言,目前中國智慧投顧仍處於摸索階段,不管是創業公司還是傳統公司都在尋找一種合適、有效的發展方式。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我國智慧投顧發展受量化投資與智慧投顧監管框架待完善,大類資産配置客觀條件仍不具備,風險控制體系有待加強以及惡意代碼、虛假業績、作業系統風險四大要素制約。
良性競爭有利於行業發展
當前,摩羯智投、理財魔方、拿鐵智投、貝塔牛、AI投等智慧投顧平臺相繼上線,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與新興創業平臺紛紛佈局智慧投顧業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如何看待行業競爭?智慧投顧從業者普遍表達了積極態度。李振博表示,競爭是件好事,“2014年智慧投顧沒幾家,但是2015年後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同行,看到有傳統金融機構參與進來,這對我個人來説增強了自信”。
緊抓市場機遇,各智慧投顧平臺圍繞技術、策略、服務三大要素正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與綜合服務能力。馬永諳直言,創業型機構面臨的競爭環境不同,在中國巨量的財富管理規模面前,不存在傳統公司和創業公司之間的競爭,“我們互相滲透,互相合作,攜手成長,不會存在所謂的此消彼長”。
《報告》指出,目前國內的智慧投顧市場起步較晚,多數智慧投顧平臺誕生於2016年,大多數企業處於種子期和初創期。隨著2016年、2017年傳統金融機構與高凈值人群的強勢入場,2018年資産配置市場將全面開花。(記者 李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