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矯枉不宜過正

2018-03-13 09:25:53|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公募基金業20年,初心為公,使命初成。截至今年1月底,總規模已突破12萬億,其中超半壁江山的是本質屬性為流動性配置的貨幣基金。此形態的出現,固然是對紮根于二級市場的整個公募行業權益類資産有效管理(主動管理)能力的有力鞭策,但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畢竟長久以來,國內普通受眾能夠接受或者説喜愛的,是收益率能比銀行活期存款收益率高上不少,期限靈活,但是又沒有多大風險的金融産品。

  以餘額寶(背後即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為代表的各類公募貨幣基金“寶寶”軍團,以其一分錢起購的低門檻和移動互聯網端操作、一定額度內贖回實時到賬的便捷性,迅速引爆市場。前有口碑傳播,後有新生代的代際接力,餘額寶類“寶寶”軍團從“得屌絲者得天下”正在步入主流,成為人們自發的、首選的入門級理財,無論年齡、學歷,往往是很多人人生第一次理財嘗試的開始。這種對於客戶所關切的痛點的暴擊,也間接倒逼了以往相對“高冷”的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創新與轉型,以及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更為要緊的是,移動互聯網的這種長尾效應迄今並未看到尾,貨幣基金規模暫無止境,同時説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金融並不相剋,只看如何合法合規地結合。

  餘額寶從橫空出世到如日中天,其實不過短短四五年,但背後的貨幣基金髮展卻已有15年。貨幣基金從以往的不慍不火,到如今類似餘額寶高峰期月均千億的長尾增量,的確足以引發業內外對整個貨幣基金全盤流動性風險的顧慮。餘額寶與微信“理財通”內幾隻規模排名遙遙領先的貨幣基金,其穩定管理與風險控制,顯然已超過單只貨幣基金本身存在的意義。在此背景下,餘額寶自去年一季度規模破萬億後,申購限制已歷經最高25萬、10萬、2萬,再到現在的每日總額設限,9點開搶,售罄待下一日的四次變化。“理財通”內幾隻貨基申購暫不受限。此外,《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自去年10月1日已正式施行,配套之前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與《貨幣市場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等法規文件,從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以及基金産品設計、投資限制、申購贖回管理、估值與信息披露等業務環節著手,專門針對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管控做出了可謂迄今最詳盡的規定。

  但與此同時我們注意到,原有餘額寶類貨幣基金的潛在客戶,即移動互聯網長尾效應下的“長尾隊伍”並未消失,其低風險和便捷性理財需求仍然實實在在,面臨溢出且缺工具可承接的尷尬局面,再回頭去做收益率可以忽略不計的活期存款不現實,定期存款不方便也不划算。尤其是一些已經習慣餘額寶,因金融知識受限而不敢輕易轉換貨幣基金投資平臺的個人投資者,每天打開手機看“錢生錢”的那點快樂也將無處可安放。可見餘額寶類“寶寶”軍團的治理宜疏不宜堵,不能矯枉過正,更不能對不同的貨幣基金引流平臺區別對待,讓本就一頭霧水的投資者對風險治理的受力點無所適從。

  從細分角度去看,餘額寶類貨幣基金的投資者是最穩定的一批負債端,絕大部分是極度分散的個人投資者,申購與贖回的行為趨同性極低,基金經理不用擔心和疲於應對大額贖回,因而投資品種、久期選擇起來也相應從容,收益率也就更有所保證。國內外歷史經驗同樣證明,負債端穩定的貨幣基金難以成為局域性或者系統性風險的引爆點。另外,貨幣基金的産品端也並非一成不變,亦可以升級換代。當前絕大多數貨幣基金皆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産品凈值每日恒1(1塊錢),極端情況下,有投資端 “踩雷”,但基金凈值反應滯後,容易集聚和放大風險的隱患。但2018年初,採用市價法估值,凈值不再每日恒1,而是可能有波動的貨幣基金已有基金公司破冰,獲批成立。這在放開基金經理手腳的同時,也是對“貨幣基金風險極低,但並不等同無風險”這一投資者教育的有力普及。此刻回過頭看對餘額寶類貨幣基金領軍産品直接“一刀切”,確有商榷空間。(作者繫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師、同濟大學博士研究生 魏敏)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